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明清贸易瓷器展现浓郁异国情调
2015-08-23 05:37:32
 

青花果树纹油醋瓶

  广州日报讯(记者刘丽琴摄影报道) 8月7日至 ~2016年1月4日,“明清贸易瓷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览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藏品中遴选160余件明清时期的贸易瓷。当天亮相的展品中,不少造型都与常见的瓷器有明显差别,展示出浓郁的异国情调,如咖啡杯、汤盆、沙律杯、效仿欧式藤编果盆的镂空瓷果盆等。

  本次展览是在去年“越洋遗珍——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贸易瓷展”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内容、扩充展品,展览分为明、清两部分。明代部分展出明代中期至晚期销往东南亚、西亚、日本以及欧洲的瓷器,揭示了中国瓷器在这些地区的流通与使用;清代,西方国家的东印度公司在瓷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展品也以外销欧美的器物为主,很多制品有着浓郁的异国情调。

  据专家介绍,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销往海外,明清两代陶瓷贸易持续繁荣,明代中期以前,中国陶瓷的主要外销市场在东亚、东南亚及中东一带,明代晚期,开始大量销往欧洲与美洲。在唐宋时代,贸易瓷和本国的差别不大,到了明清后,贸易瓷在传统基础上融入异国情调,与本地销售的瓷器区别比较明显,很多瓷器是按照欧洲需要进行制作。有些贸易瓷保留着中国传统的造型,但在花纹方面使用了西方的花卉,如郁金香等。还有一种明中期的大碗,这种造型在国内基本没有,是为了出口而使用当地的造型。本次展览中有一种油醋瓶,一头装醋一头装油,里面用隔板将醋和油分离。这种样式也非中国旧有,过去欧洲用金属制作这种调味瓶,专家推测,这种油醋瓶是为荷兰市场制作。

  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介绍,在中国博物馆收藏外销瓷的并不多。本次展览中,不少藏品来自沉船上打捞出的瓷器。“海路运输是比较平稳的,通常瓷器放在底层压仓,用稻草包好后,完全不怕磕碰。”专家介绍,二十几年前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打捞了一艘唐代沉船,里面的瓷器几乎都是完整的。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广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