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丽的红树林成为一道绿色风景。渔民们说,“红树林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三江农场,农民收藏的古代保护红树林“奉官立禁”碑。 本报记者李幸璜 摄
■ 本报记者 刘贡
东寨港喇叭状出海口,西岸是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仓头村,东岸是文昌市铺前镇。到了塔市渡口,唤几声“阿财”,船夫阿财很快出现面前,扶着客人跨到船上。
摆了几十年渡的阿财,“轻车熟径”穿越弯弯曲曲的红树林河道,在客人惊呼红树林奇观时,满脸笑意地讲述红树林的故事、知识和保护事项。
与1980年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国内外各种团体、组织和人士的保护相比,当地人400年的守候显得更加“切身”与“恒久”。
守候古碑,谨记古训
一块古旧的《奉官立禁》石碑横靠三江农场九队上山村柯连山家内院墙边,“1973年农场修路平整土地时,我们搬回家保留下来的。”80岁的柯连山回忆,当时搬回家的目的是怕毁坏了古代保护红树林的证据。
后来农场数次修桥修路,要把这块碑拿去当建材,柯连山死死护住不让。
年逾古稀的村民黄文志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见到这碑立在红树林边,是过去官府下令保护红树林的标志;柯吉山的儿媳方秋梅说,从小老人们就告诫要谨记古训,如捡红树林里的枯木,一年只许一次,一次不能超过一个时辰。
“这块碑说明东寨港周边村庄居民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很强。”三江农场国土分局局长黄远蓬说,在1605年琼州大地震中,上山村原址那次就沉到了水底,后迁来现在的位置。
据记载,立这碑的背景是“地陷”后“粮米无归”,要大家一起来种“茄椗”,“以扶村长久”。茄椗就是红树林,认为只有种红树林才能保障村庄的安宁。
而保护红树林首先不能用刀斧损伤它;红树林枯木不能私自折,只能每年的正月初十折一次;乱取私折枯木罚一千文;不管好自家的牛踏坏了红树林小苗罚五百文;正在生长的红树林被刀斧损伤罚得最重两千文;每家出两人巡逻,发现“顽夫”“有污心棍徒”,要“鸣鼓而攻”;抓到破坏红树林的人或物,有奖赏;私自放了的也要受罚。
但今天的保护更为严厉,村民们对红树林“鸟类天堂”不再进行任何程度的“入侵”。
退塘还林,湿地轮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寨港周边居住人口日渐增长,对红树林的索取也越来越多。半个世纪以来,东寨港的红树林有几次较大破坏,其中上世纪70年代的三江围海造田令一代人印象深刻。
喇叭状东寨港的最底端,一座大坝围住了近万亩土地,这里被称作“围海”。“1975年前,围海里全是红树林。1975年11月开始砍伐,到1976年2月,所有的树都砍光了。同时建起人造石坝防潮堤拦截海水。”管理局原局长助理李华亮说,当时发动了垦区15000多名干部职工的力量,分二期工程完成了这万亩围堰区。
在那个“向海要地、要粮、要生产力”的年代,人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却事与愿违。三江农场滨海围海管区主任林玉联回忆,起初是埋头种水稻,水太咸,自然长不出粮来;80年代初开始种椰子,长势亦不佳;其它尝试种植却不成功的经济作物还有甘蔗、高粱、玉米、香蕉、咖啡、益智等。
根据围垦地三面环海,海淡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水产养殖业,有上百家境内外水产养殖企业先后前来,陆续砍掉产量不高、生长不理想的椰子树,使其成为了海南农垦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2009年,海口市政府提出“把该地改造成海口市最大的罗非鱼标准化养殖基地”,于是当年投入1300万元,对14条排灌水沟进行标准化改造。
但历史依旧挡不住红树林保护的脚步。2014年3月31日,海口正式宣布建湿地公园,海口计划将其建设成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退耕还林还海,全面种植红树林,逐步恢复生态。
“退塘还林”一词对围海区域200多户、500多人口的居民而言,意味着生活再次发生重大转变。“只要安排好这些人的生计,在保护红树林的‘大义’面前,大家都能理解。”林玉联说。
社区共管,渔民转产
2014年11月,一项名为“东寨港红树林养蜂”的项目,在上海获得2014福特汽车环保奖中的“社区参与创意奖”。
“福特汽车环保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评比活动之一,影响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想到我们能拿到这样的奖。”管理局负责该养蜂项目的冯尔辉十分激动。这位演丰镇曲口的红树林当地人,已经是保护区管理局的一份子。
自保护区严格禁止开发红树林活动后,管理局对于砍树、采集食物等均进行严厉打击,一方面较好地抑制了违法开发现象的发生,但另一方面也截断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来源。而最合适的做法,是采取社区共管的方式引导村民转产。
由于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所在地域人口密度高,周边群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红树林吃红树林”,不砍树、采集食物后,靠什么生存呢?
在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的资助下,管理局2013年开始将养蜂转产项目引进保护区,充分调动渔民积极性,同时打破传统的蜜蜂养殖的模式,引进科学的养殖管理模式;培训渔民养殖和管理技能,打出红树林蜂蜜品牌,统一对外销售,提高其经济收入,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这个项目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不破坏保护区资源,又能提高当地社区村民的经济收入,让可持续发展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转产的模式。”冯尔辉说,花开季节,三四个月,一户人家就能收入2万元。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周边农村多1公里范围内有14个村委会134个自然村,人口4800户超过1.8万人,仅仅依靠保护区工作人员管理难度大,做好社区共管工作尤其重要。
冯尔辉说,管理局对保护区范围内考上大学的社区子女进行捐资助学;每年的春节看望社区五保户、特困人员和三无人员,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等。
“要让村民感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大家庭的温暖,看到社区的和谐,保护才能持久。”冯尔辉认为。
(本报海口8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