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榆在第八届中英创业大赛上演讲。(BBC英伦网)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BBC英伦网报道,3年拿下博士学位、6年成为英国最年轻的华人讲习教授,来自中国重庆的熊榆,用自己的努力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现实。
在英国的华人圈里,熊榆算是“知名人士”。2012伦敦奥运会时,年仅31岁的熊榆通过了伦敦奥组委的三轮甄选,最终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伦敦奥运火炬传递北爱尔兰境内的一名火炬手。当时就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去年12月,刚满34岁的熊榆被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任命为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成为当今英国管理学最年轻的终身讲席教授。
并非“学霸”
“Tenure”(终身教授)在海外的中国教授中间有个非常形象而象声的翻译,叫做“甜妞。”甜妞很甜,人见人爱,隐含的意思就似乎是不下功夫追求就得不到。在欧美国家,终身教授不用担心得罪权贵遭致解雇,退休的年龄理论上也没有上限。而学校对于终身教授的任命也是相当谨慎。
熊榆告诉记者:“在英国,终身教授头衔是一个很难获得的头衔,代表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地位,我感觉到非常幸运,也感觉到责任重大,我将不再代表我个人,而是代表一个学校的一个学科,我必须肩负发展一个学科的重任。”
80后的熊榆能在如此年纪就获得终身教授的头衔,让人不能不联想其之前的求学生涯中是一位多么学霸级别的人物。
而事实刚好相反,熊榆在国内读大学时,曾经是宅男一枚,重庆出生长大的熊榆直到大学都几乎没有走出过重庆,更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交流和课外活动,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游戏,有时甚至黑白颠倒、没日没夜的打游戏。
熊榆说:“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时我也并没有准备出国, 而是准备找份工作或者继续读研。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重庆大学长江学者苏代忠教授, 正好有个奖学金让我来英国,所以我就在没有考试雅思的情况下,来到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在英国,他的博士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之后他在约克大学做管理学博士后,并在英国女王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任职。
熊榆读了9年计算机专业,博士后阶段将研究方向转到管理学方面继续发展。熊榆说:“我目前除了在英国的大学里面做学术研究, 还在英国的企业和政府里面有很多与实践结合的合作,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中英教育对比
终身教授的头衔让熊榆在兴奋之余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特别是对着一班和中国学生完全不同的国际学生。
前不久BBC邀请中国老师给英国学生授课的纪录片也引起了熊榆的兴趣,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中英两国不同教学方式的实例。
他说:“BBC的纪录片有很多争议,但是确实是故意照搬很多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 忽视学生本身的兴趣,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肯定会出现问题。”
熊榆说:“在英国上课是需要很强的技巧,在英国教学的重要性不亚于研究的重要性,教学需要思考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对课程本身感兴趣,而不是用考试或者其他增加压力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
从小数理化拔尖的熊榆,高中时期数学曾经获得过全校第一名,但是语文成绩却一直不理想,被认为是偏科的学生。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影响熊榆之后的发展,他反倒把自己的强项发展成兴趣,着重培养。
熊榆认为:“中国人从小强调尊师重道,这也让中国学生变得比较谨慎,但是有时候在学校活动、学术研究上,学生更需要有释放的机会。与国内大学老师安排一切的现状比起来,国外的学校更注重学生自己为主导,按照自己的兴趣出发,老师是作为辅助作用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虽然教学和社会活动很忙,但是熊榆每年都要抽时间回几次自己最爱的家乡重庆,看望父母和朋友。
和很多毕业后留英发展的留学生一样,熊榆也面临留在英国的种种问题。熊榆觉得留在英国不但艰难,也会有照顾父母的问题,他说:“无论我在哪里工作,肯定想办法将父母照顾好。
但是没有特别好的建议,这个还要看父母是否本身喜欢英国的这种清净生活,至少我的父亲很习惯这样的生活,但是我认识更多的人的父母都还是喜欢在国内生活,热闹、朋友圈比较熟悉。”(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