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抗日战场上冒死抢救战友
“我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为了生计在桂林城帮人洗衣服,无奈被的飞机炸死了。”在地里劳作的间隙,梁自宣向记者讲述了70年前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
1942年5月,无依无靠的梁自宣到湖南永州做工,见有北上的抗日队伍,便自告奋勇参军,奔赴抗击日寇的前线。经过短暂训练,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8军138师414团,在大别山一带与日寇作战。
“我们团长叫邓钢,很照顾我,见我年纪小,说我打战没计划(经验),就把我安排到卫生队做担架兵。”梁自宣叹息道,“很遗憾,在鬼子的一次偷袭中,一发炮弹击中了团部,邓团长不幸殉国。”
梁自宣的主要任务是运送药品到前方医疗点,从战场上把伤员运到医疗点治疗,埋葬阵亡的战友。
“我负责把伤员抬到前方医疗点,从阵地到医疗点大概需要十多分钟。战斗一打响,只要有人负伤,冒着枪林弹雨也得上,有时子弹炮弹就在身边呼啸而过。”他说。
梁自宣告诉记者,1942年12月,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大扫荡。48军在太湖、高河埠、陈家埠、弥陀寺、立煌和桐城等地与日军激战。
“鬼子的火力很凶,我方阵地上被击中的树木像刀砍一样倒地。”梁自宣讲述着战斗的残酷,“有的战友被打断胳膊和腿,一个劲地喊着‘哎哟’,听得我心都痛。多的话一场战斗我要抬下来十几个伤员,还不包括阵亡的。”
“战斗结束后,我们会把阵亡的战友集中掩埋、立碑。”见过太多生离死别的梁自宣表示那时并不害怕,“面对强悍的鬼子,我们打起战来没一个怕死的!”
未来要相濡以沫一直走下去
傍晚天变凉后,梁自宣会推着老伴在房子四周透透气。梁自宣无奈地说:“要经过几道槛才能把轮椅推到马路上,我腿脚不方便,搬不动轮椅,所以老伴这几年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屋子周围。”
由于年久失修,与老人房屋联体的另一户的房屋已经倒塌,砖木散落一地,老人房屋的两面墙也快要倒塌,梁自宣不得不用木头支撑墙体。狭小的房屋内阴暗潮湿,摆满了接雨水的容器。
“下雨时屋里就成了‘水帘洞’,实在让人没法待,不知道屋子哪一天会塌掉。”梁自宣说,今年清明,两位老人借宿到了在外打工的邻居家。
“我现在干不动重体力活,不能再凭自己的劳力讨吃了。”梁自宣说,老两口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老伴每个月的药费大概为200元,此外还有各种开支。从2014年8月开始,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每个月向参加过抗战的梁自宣捐助750元,两位老人困顿的生活才有所改观。
“年轻时我主内,他主外,他都没做过家务,没想到老了还要他来照顾我,真是苦了他了。”梁自宣的老伴唐俭姑充满爱怜地说。
“和战场的生离死别相比,这点困难不算什么,老伴照顾了我大半辈子,我要一直陪她走下去。”梁自宣像孩子一样笑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