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周朝为何能得天下
2015-08-19 01:56:04
 

历史:《说中国》

  作者:许倬云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人抵抗鬼方,每次动员武力,常常以五千人为单位,不断增兵,可见战争规模不算小。远在关中的西周,本来也不过是一个奉商人号令的小国,称商人为“大邦”,足见商王国力量的强大。

  从殷商后期首都安阳的遗址中,考古学家找到大量文字记载。这些称为“卜辞”的文字,已是字形、语法都很成熟的书写系统。至今,我们还没有在别的中国古代文化遗址中找到更早的复杂书写系统。仅仅这一成就,就使商人拥有管理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工具,也使商文化具有涵化其他同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源。后来,西周的力量强大到足够威胁商人。最后,西周集合了商人北面、西面以及西南面的一些部族,形成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终于代替殷商成为当时中国的领主。周人之所以能够接续商人成为中原之主,也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商人拥有的文化资源。

  周人本是居住在陕北、晋西的族群,毗邻河套地区。他们原本务农,但在天气寒冷时期,也曾经依靠牧养为生。后来,他们又沿泾水南迁“周原”—后世称为关中的黄土高原地区。姬姓的周人与西邻姜姓族群密切合作,发展为中原以西的一个盛国。周人视商为“大邑商”,自居商王国的附从。西周经过三代的经营,逐渐发展,才具备有挑战商王国的力量,并终于取得中原的主权。在牧野之战后,周人开始考虑建都的地方,除了“大邑商”的观念之外,周人又提出另外一个观念,将嵩山称作“天室”,认定中原为“天地之中”—这是“中原”观念的具体落实。

  于是,周人把首都放在自己老家关中,而在殷商地区的雒邑建立了成周,作为统治东方的都邑。宗周和成周两都并立,构成了周人政权椭圆形疆域的双中心,彼此相依,互为唇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当时周邦实质的统治者,就经常带着他的幕僚往返于两地之间。

  周人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封国不是亲戚就是子弟,而且鼓励周人子弟和外姓通婚,使得所有封君都成为周人的亲属。更重要的是,根据考古发现的宜侯簋铭文和《左传》关于分封唐叔于晋的记载,每一个封君前往封地时,必定率领周人的部队和投降的商人部队,加上周人的一些专业工匠和技术人员,共同建国。当地土著居住在城外,那些封君带来的族群则居住在城里,虽然人群分成两种类型,两者却设立了共存的机制。例如,统治者的奉祀处称为“王社”,而当地人也有自己的“社”。武王的弱弟唐叔就分封于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分封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鲁国的“社”,与“奄社”并存。孔子的祖先来自商王国旧地的宋国,迁徙鲁地,所以他就自居为处于“两社之间”。

  (六)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