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南岸印迹”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启动,使江门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又成了热门话题。历经百年、遍布蓬江两岸的工业遗产,确实是江门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它承载了江门工业曾经的辉煌,甚至是江门的文化特质和城市魅力所在。
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妥善保护是前提,合理开发是趋势,挖掘文化内涵与活化历史价值则是核心。目前工业遗址的开发利用,大致有改造旧厂房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类主题商业、商业地产开发或房地产开发等模式,也有将其改造为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这类商业性开发,国内外均有可供借鉴的范例,实施难度不大。“南岸印迹”策划中的创意办公区、美食餐饮区、味觉博物馆、江景精品酒店、城市极限空间以及原来规划的商住开发等项目,只要市场条件具备,均可由社会资本开发经营。
但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不能只着眼于经济价值,而更须明确方向和主题,即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再现。利用工业遗址发展旅游、建设工业博物馆等,虽然切合以上方向和主题,但由于游客喜好等市场因素制约,要搞得好也并不容易。要使工业遗址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并非罩上一件光鲜的时代外衣就能奏效的。因此,要将文化和社会价值摆在更重要位置,从多个领域发掘和利用江门工业遗产的价值。
首先要对蓬江两岸的工业遗产资源统筹规划,不应以行政区为界将工业遗址割裂开来,而要将其有机串起来。要合理选址,将有代表性的早期工业建筑改造成为集工业历史博物馆或展览馆、教育基地、科研基地、主题公园等为一体的工业遗产聚集区。
其次要广为宣传,不仅要吸引外地游客,也要使江门人对本地工业遗产有基本了解。笔者前周接受记者采访时,纠正了某媒体对江门近代工业“两条半烟囱”所指企业的错误,但不想又被作为对解放前江门工业辉煌的感慨,其实这只是江门近代工业落后的形象概括。媒体人尚且如此,对江门工业发展历史有所了解的普通市民就更少。
第三要扩展工业遗产聚集区的功能。在充实设备、产品、模型陈列和图片、资料展示,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并增加与观众互动的同时,还要发挥工业博物馆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作用。博物馆可作为本地中小学生乡土历史,以及高校有关专业的工业发展史教育基地。还可利用收藏的资料,就江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条件及制约、为何能从商贸城镇迅速转型为新兴工业城市、各个时期工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等课题开展研究,以期为江门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