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李思思 任沁沁)“我愿自己的人生像蜜蜂入花丛,只采撷那一点点精华,然后就悄悄离去。”李银河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采蜜哲学”。
作为当代中国颇有名望的社会学家,李银河的名字与许多敏感话题联系在一起:性学、同性恋、虐恋、生育与村落文化……在人们眼中,李银河观点大胆、特立独行。
16日下午,63岁的李银河带着她首部自传《人间采蜜记》,在北京与媒体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社会固有印象之外的自己。
“不起眼的琐事最珍贵”
“其实我是个‘宅女’,一天中上午写作,下午读书,晚上看电影。”2012年,李银河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隐居乡间和海滨,把今后的人生交给了看书和写作,并将自己对社会、爱情、人生及生死等命题的思考记录到这本《人间采蜜记》中。
李银河说,五十岁时就有人劝自己写本自传,而腼腆害羞的她一直推脱,认为自己并未参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自然不值得写。
直到李银河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的自传《获救之舌》,才改变了想法,“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写的”。
在很多人眼里,李银河的人生仿佛是一场惊世骇俗的传奇,而由她自己讲来,却平实质朴、从容淡定。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琐事反而是最珍贵的。”
十岁时与父母的合影、与“工农兵大学”的同学们在校门口的留念、与王小波新婚时宿舍楼下的合照、与现在的伴侣“大侠”及养子壮壮在公园的全家福……李银河说,这些收录在书中已有些许泛黄的照片才是她生活的重心。
“采撷人间花丛中最好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大多历经苦难、充满怨气。然而李银河不同,即使回忆起在内蒙古兵团高强度的劳动,也依然眉飞色舞,就像一个小女孩讲述她春游的故事。
那些曾经艰苦的日子,在李银河眼里却能从中采撷出蜜来。
“人生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都可以在其中采集,就算是苦中也有精华。”李银河说。
李银河所说的“精华”,来自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小说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便坚持这样的“精华”原则:读最好的书,交最好的朋友。
李银河的采蜜哲学也是从这里来,采撷人间花丛中最好的,其他的都不必追求。她笑着说:“人在生活特别苦的时候,也不见得就只能哭吧。”
“为女权主义在中国正名”
李银河说,在中国,有很多人将女权主义看作是一个负面标签,而女权主义者常常被认为厌恶男性,甚至是与男性为敌的。
“我们应当为女权主义在中国正名。”李银河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是主张男女平等,而男女平等正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于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大龄剩女”现象,李银河认为“剩女”这个称呼本身就十分不妥。
“我们要尊重一部分女性选择单身的权利,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剩下来’的。”李银河认为,如果选择单身,那么就不要受到“剩女”这一类称呼的打扰,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快乐地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为女权主义发声、呼吁同性恋合法化,李银河是很多人眼里的“先锋”。而她的两段非比寻常的恋爱经历,也在自传中坦诚而通透地讲述给世人听。
李银河在书中回忆与王小波相依的二十年,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感受到的全是甜蜜和温暖。现在,李银河与跨性别伴侣“大侠”及他们的养子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谈到爱情,李银河笑着说自己是从一个蜜罐掉到了另一个蜜罐里。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李银河在媒体与读者面前畅所欲言,让人们看到了褪去公众赋予的各类标签,她只是一位谦和温柔并且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