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4日电 题:海外华媒人卢雅娟:传统媒体发展的“守”与“放”
作者 陶煌蟒
“纸虽是轻薄之物,却成为传统媒体行业的沉重之物。”由于近年新媒体的飞速崛起,“纸媒将死”的言论甚嚣尘上。荷兰《华侨新天地》副总编卢雅娟表示,在新媒体的强势劲头下,坚守传统纸媒阵地,需要一些变通之道。
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于22日在中国贵阳开幕,卢雅娟向论坛提交了题为《寻找传统纸媒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临行参会前,她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连线采访。
“海外华文媒体是一个庞大的‘阵营’,除了面对行业的共同困境,也带着各自差异性的经验心得,我希望与会同行彼此抱团取暖,共同促进。”对即将召开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卢雅娟充满了期待。
“80后”的卢雅娟出生于浙江温州,现为荷兰《华侨新天地》副总编,在当地设有专栏节目《雅口吾言》,并已出版长篇小说《留学不留爱》、《爱过飘零》、《温州情事》。
在传统华文媒体打拼多年的她,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媒体大潮感慨万千。她坦言,当我们享受着手机的“无所不能”,便会迅速遗忘传呼机的简约笨拙。
“但如果传统媒体的绝望是‘传呼机式’的,那么它的希望则可以是‘自行车式’。一如在汽车当道的今天,仍有许多人保留着蹬自行车的习惯,就是因为它轻便与灵巧。”她解释说。
“看到网络媒体、自媒体的‘秒制’,传统媒体宛如蹒跚的老人,一旦忠实的读者学会使用电子产品,传统纸媒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人报’,可老人是否就应该退休?”她补充说,老人的长处在于他的经验,网络媒体与自媒体胜在速度,而传统媒体则“更周正”与“更深度”。
卢雅娟比喻说:“既然传统纸媒的新闻如过期的肉,那么我们何不制作成风味独特的腊肉?一如我们很难再拥有独家的时效新闻,却可以拥有独家的长效观点。”
在她眼中,传统媒体要想留守在时代版图里,就必须走“专业”、“深度”、“创意”、“集成”的道路,做到“守”与“放”共施。
“守,是守住我们的理念、品质和核心竞争力。放,是放下我们对时代艰难处境的敌意,以及与读者阅读习惯不兼容的某些模式等。”
卢雅娟以《华侨新天地》为例说,“我们的媒体在2012年就进入中荷双语模式,而这一变化针对的读者群就是荷兰民众和华裔二代、三代。”
她解释说,海外华文媒体大多在华人圈中自产自销,受众面渐行渐窄,同时和本土社会和主流文化存在距离感。而随着传统读者的老去,华裔新生代对中文报纸难以形成阅读习惯,它将成为夕阳产业,因此需要作出变化。
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时效性方面,卢雅娟认为:“我反对传统媒体与时间赛跑,坚持其和时代赛跑!”
面对未来,卢雅娟畅想:“将来那些自身拥有较高水准和采编能力的华文纸媒,可以做成小众阅读的轻奢品,甚至将自己的文本做成记录时代的典藏版,并与植入的广告效益有效捆绑,最终以个体品牌的形象傲然而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