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创新,永无止境
2015-08-11 01:13:51
 

  今年32岁的陈亚双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系,2007年进入通化万通药业后,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凭着自身的执着追求,在短短8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挑药工人成为吉林万通药业集团高管。他就是永不停息的探索者——陈亚双。

  大学毕业刚进入药厂时,陈亚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干活。筛药、挑药,陈亚双样样干得好,制药工程专业出身的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

  “念了10多年的书,应该用知识来证明自己不仅仅只会干粗活。”此时,恰逢企业引进了6套热回流提取机组,因为不懂技术,产能并没有得到提高,先进的设备只能当做普通设备使。陈亚双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我发现这个机组跟我所学专业有一定的相似,就开始研究,经过3至5个月时间,充分的进行分析和论证后形成了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引起了集团董事长的注意,董事长几次找他谈话,支持陈亚双搞实验。可开始的半年,一直失败。“一罐大概的成本都是两三万元,一气儿失败了三十多灌,在失败的过程中,董事长还支持我,我就顶着失败的压力成了这个项目负责人,我当时就一个念头,做人做事一定要画个完美的句号。”

  凭借不服输的干劲儿,陈亚双在通化师范学院招了8名大学生,成立了大学生热回流突击小分队,刻苦钻研热回流提取工艺。3个月后,陈亚双终于把活儿干透亮了。有了新工艺,仅用了3个月,就把企业全年的生产任务给干空了,产能足足提高了4倍。

  创新,永无止境。陈双亚并没有停下探求的脚步。

  2010年,担任车间主任一职的陈亚双开始研究药渣中酒精回收、中药浸膏干燥、粉碎、中药材处理等创新项目,为公司节约资金近百万元。“中国中药生产缺乏工程数据,缺少标准化、规范化,所以,我们确立了要发展一条智能化工厂的道路。”

  2012年,已经成为药业副总经理的陈亚双又带领团队着手进行企业“工业化4.0”改造,即对中药品生产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进。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对4台提取罐进行自动化改造并取得成功。到今年底,企业提取车间和制剂二车间将实现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实现万通药业集团首次“工业4.0”模式样板车间。万通药业董事长潘首德说,他的创新成果对企业来说可不得了,算个账,每年能为企业节省四千万元左右。”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吉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