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电影的“好兵营”:听老导演讲述长影情怀
2015-08-07 14:52:38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记者彭卓、赵梦卓)“在我们心中,长影是中国电影战线的‘好兵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著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聆听他们在长影数十年的从业生涯,感受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共和国情怀”和“抗战风骨”。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曾出品的《五朵金花》《上甘岭》《刘三姐》《白毛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更是无数国人的银屏教科书。由长影译制的大批外国电影,也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之窗。

  出身长影的李前宽、肖桂云是中国知名导演,拍摄过《开国大典》《七七事变》《决战之后》等经典影片。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民族节点的百态众生,真实记录了共和国成长画卷中的历史时刻。

  据李前宽介绍,长影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拍摄抗日题材影片,用生动的电影语言展现出了人民抗战的决心,再现了抗战英雄的感人事迹。以抗战影片《平原游击队》为例,放映后全国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子幼童,几乎没人不知道李向阳,那句台词“不许动,我是李向阳”深入人心。

  “演员郭振清在片中活脱脱就是个游击队长的样子,拿起锄头就能种地,抄起枪就能打仗。”李前宽说。

  在他眼中,郭振清赋予了李向阳这个角色质朴热情、坚毅勇敢的性格特征,让观众感到这个人就是脚踩大地的中国农民,大大咧咧却刚毅坚定,体现出中华儿女有勇有谋,为民族大义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拍摄家国题材影片,是长影的传统。”李前宽、肖桂云曾拍摄过《七七事变》《红盖头》等抗战题材影片,从宏大叙事或微观家庭等不同角度讲述抗战历史。

  李前宽告诉记者,在写《七七事变》的分镜头剧本时正值6月,天气炎热。工作时赤膊上阵,汗水打湿了稿纸。随着写作的推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画面。

  “最后一个镜头是29军战士退出卢沟桥,百姓相送的画面。我完全被战士们的英勇悲壮感动,泪水夺眶而出。”他说。

  长影不仅是电影生产地,更培育了沙蒙、武兆堤、徐雁等一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等电影工作者。这些“长影人”以朴素、细腻的视角,呈现了大量有道德、有温度、有情怀、有筋骨的影视精品。

  回忆起曾经的拍摄生活时,肖桂云表示,长影教给我们一定要要深入基层,到农村、到部队去体验生活,这样影片的细节处理会比较真实。“我们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以中华民族本能的情怀去再现历史事件。”

  《三进山城》《赵一曼》《平原游击队》……长影曾出品过20余部抗日题材电影,鼓舞了无数人的民族士气,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多名在长影工作过的人表示,长影人从创作到为人,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李前宽表示,虽然当年历史题材影片的拍摄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的追求都很纯粹,没有人以此沽名钓誉,没有人想着赚钱出名,脑子里只有“把戏拍好”。

  肖桂云表示,长影拍了这么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得住、在广大民众心中存得下的好电影,与一大批艰苦奋斗的老艺术家们是分不开的。“许多老艺术家是从农村、从战场中走出来的,他们热爱生活,骨子里有捍卫民族尊严的基因,值得所有电影人学习。”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