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加强人文交流 服务“一带一路”
2015-08-05 06:07:50
 

  本报记者 杨春凌

  8月3日,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与会嘉宾表示希望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新机遇下,更好地发挥交流周的积极作用,更多关注职业教育和劳动者技能提升,大力推动东盟各国与中国深化教育与人文交流合作,开创中国—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正式成立,30家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紧密合作,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培训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区域人文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8月4日,“‘一带一路’建设与跨境办学的新机遇”中国—东盟跨境办学国际研讨会召开,会议从中外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角度研讨中国—东盟跨境办学的政策环境、发展现状及趋势、各国需求及对办学者的期望,为利益相关方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对话和经验分享,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更加务实的教育交流合作。

  ……

  一系列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主题活动,表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一个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高端平台。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东盟的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和东盟各国合作空间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合作开展跨境教育,合力培养共同需要的人才,成为当前重要的需求。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监管处处长闫炳辰介绍,“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向我国发出了境外办学的邀请,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先建好中国大学,等着中国的高校和教师入驻。但是,目前我国境外办学有一个短板,就是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据统计,我国赴“一带一路”沿线进行战略布局的企业有11000家,真正能对接境外办学地中国企业需求的学校很少。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只有企业与学校携手,才能比翼齐飞。另一个短板就是双语师资、国际化师资的缺乏,需要我们大力培养补充。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加多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近年来该组织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方面所做的探索,他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教育合作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以产业合作相关布局、项目作为合作办学的着力点和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在高校跨境办学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已率先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该校党委书记曹国勇认为,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承文明、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重大使命。共建“一带一路”要求不同种族、地域的文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建立起跨文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要求高等学校建立起互联互通的协同创新体系,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成果;要求高等学校包括企业之间开展对话与合作,深化产学研结合,更多地惠及区域一体化和共同发展。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贸易,并创造了文化交流的高峰。

  他说,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也必将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愿景,奠定了扩大教育国际化的良好政治环境;贸易的繁荣和经济合作的深入,将催生国际化人才的巨大市场,为教育国际化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国—东盟铁路建设,以及其他区域互联互通条件的改善,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压缩了合作的时空距离。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将推动区域内高等学校成为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中国—东盟区域间人文交流和高等教育合作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峰。高等学校应将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大潮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