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8月3日电(记者梁军)在甘肃省永登县柳树乡教场村,不管是修路架桥这样的大事,还是邻里纠纷、婚丧嫁娶这样的小事,村民们都愿意李发勇老人来拿主意、出计谋、断是非。
今年61岁的李发勇为人正直公道,家庭和睦,诚实守信,是村民公认的德贤长辈。村民孙永禄得了肝病,但家里贫困缺少存款没钱住院,李发勇得知消息后,主动拿出5000元替孙家解了燃眉之急;村民李玉生因堆放农家肥与邻居发生矛盾,在李发勇的帮忙调和下,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尽管李发勇利用他的德望为村民干了很多事情,但因为他不是村干部,并不属于教场村的治理力量。但最近一两年,李发勇在村上的日常事务中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像李发勇这样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乡贤之士,被称为“乡贤”。过去几十年,村民有困难,或者村里有重大事件,都会向他们问计求策,久而久之,乡贤的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
今年6月,教场村评定“五星级文明户”,这一次,李发勇和村里其他9位一样德高望重的村民一起被邀请来担任评委会的主要成员。全县的“五星文明户”包括“科技致富星、诚信守法星、和谐友爱星、公益义务星、文明新风星”,村民被选上后就有资格去信用社贷款。最终有10户村民因孝敬父母、诚实守信、致富有道等原因当选。
在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这种利用“乡贤”进行乡村基层治理的方法正在逐渐推开。许多地方邀请乡贤评估村民的道德状况,评议结果成为村民的“道德档案”,在无抵押贷款、村民资金合作等方面发挥着参考作用。
教场村村支部书记李发奇告诉记者,自从该活动开展以来,多年来让他很头疼的乡村风气明显扭转,人人都开始向“五星文明户”看齐,争当村里的“新乡贤”。“今年政府在路边栽的树,都有村民主动去浇水。公共卫生清洁了许多,街道上垃圾牛粪再也没有了。”他说。
“许多情况下,村民往往考虑到自身利益,村干部做工作阻力大。这时候,如果乡贤出面做中间人,事情就会很容易解决。”李发奇说,当地正计划通过“乡贤”的号召,邀请本村在外打工者、致富商人每月回村一次,为本村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常年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些事情过去仅靠村干部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