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江勇
商丘市夏邑县歧河乡随沟涯村,曾经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但近两年来,该村兴建道路,实行土地流转,创建杂粮基地和优质冬枣实验基地,一改落后面貌,走上了发展之路。带来这一改变的,是村党支部书记随庆敏,一位优秀的退伍军人。
随庆敏1975年入伍,因伤退伍后返乡干过窑场、卖过家具、开过化肥厂,都获得了不少收益。2014年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他一心干起了村里的工作。
上任第二天,随庆敏就着手修整村内道路。村集体没有收入,修路资金来源成了最大困难,他决定自掏腰包100多万元。尽管如此,一开始村民对他的工作也并不很支持,施工队几度停工。
“当时困难很大,但我什么都不顾,就是一心一意修路。谁说不好,我也不争吵,就是一定要把这个路修好,就是做出事来叫大家去看,叫大家去评议。”随庆敏说。
路修好了,群众对他的看法也有了转变。靠着为民办实事建立的威信,随庆敏不断改变着村里的面貌:他将自己“军伤残”照顾的两个低保指标让给了村里最困难的群众;拿出自己一年的伤残军人补助金1.6万元,为村里安上路灯;高价流转村民土地,并把失地农民安排到自己的企业工作,让农民失地不失业、收入成倍增长。
“下一步,我想用‘公司+农户’的办法,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农民收入。”随庆敏说,“让农民收入高,让农村效益好,是我最大的心愿。”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