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王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新规,可谓是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直指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顽疾。新规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情形,明确了调整程序,明确了调整方式,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后的使用、复出问题作出规范,打在了一些不严不实领导干部的“七寸”上。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涉及“群众”的两个地方:一是对“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必须予以调整;二是在考察核实阶段“要注重听取群众反映、了解群众口碑,特别是听取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等相关人员的意见”。这两个地方处于新规的“关键部位”,充分体现了新规的民意导向,这也就意味着“干部下不下,群众也能说上话”。
群众能说上话,是对领导干部的有力监督。以往,一些领导干部消极应付,得过且过,对工作能躲就躲,对责任能推就推;工作懒懒散散,上班懒洋洋,下班喜洋洋,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对这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干部,群众是看在眼里、气在心中,却又无可奈何。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在干事、是否在干好事,群众往往最有发言权。因此,能上能下新规盯住“群众意见”,有利于击中为官不为问题的要害,还能对领导干部形成鞭策,使他们多看看群众的“脸色”。
当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群众能否真正“说上话”,能上能下新规能否真正接地气,还必须打通三个“关卡”。一是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让群众有意见可提,提出的意见能及时传达到上级部门,为领导干部是否该“下”提供参考;二是负责能上能下新规的组织(人事)部门要常下基层,去听听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意见,掌握真实情况,避免“下”错人;三是提高调整干部的公开透明度,使“下”了的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这既可以为领导干部敲响警钟,又可以让群众心服口服。
群众意见大,能让干部“下”。希望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施能上能下新规后的必然产物,那既是群众的幸事,也是好干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