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步行道,却被各种杂物、车辆侵占,致使行人不得不走上机动车道,造成安全隐患。昨日,记者从市交通委路政局获悉,包括三环辅路、京通辅路、莲花池西路等在内的6条道路大修工程将在今日全部完工,沿线32公里的慢行系统也得到了梳理改造,将步行道重新归还给了行人(见图)。据悉,下半年,本市仍将有6条道路进行大修,沿线8公里的慢行系统得到同步改造。
32公里大修结束
今年4月份开始,本市首批道路大修工程陆续启动,其中包括三环辅路丽泽桥至玉泉营桥段、三环辅路赵公口桥至劲松桥段、莲花池西路莲花桥至南沙窝桥段、京通辅路大望桥至高碑店桥段、知春路海淀南路至健德桥段。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从路政部门“路政宣讲”活动现场获悉,上述道路大修工程均将于7月底,也就是今日全部完工。大修总里程32公里,维修总面积107万平方米。
下半年,本市还有六项道路大修工程,分别为建材城东路、建材城西路、南池子大街、北池子大街、西土城路、莲石西路,除了莲花西路因主路没有步行道无需改造外,其余五条道路的慢行系统也将进行同步改造,全部工程预计在年底完成。届时,本市今年与大修工程同步完善的慢行系统将达到40公里。
避免“马路拉链”
“这条路修了又修,来回修,总也修不好。”这是以前在修路时,市民常吐槽的一句话。据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长段文志介绍,为减少“马路拉链现象”,避免同一条道路重复施工给市民出行造成影响,此次道路大修施工专门建立了管线配合机制。在“道路大修前,我们与各种管线单位提前沟通,合理调整大修方案,确保道路大修与随路管线的同步建设。完成北信基础、燃气、自来水、排水、路灯等各类管线随路项目共计约10公里。”段文志表示。
另外,记者了解到,为节约资源,此次大修所用的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全部为废旧轮胎制备而成。同时,施工中对旧沥青路面的铣刨料进行了回收,再经过筛分处理后,用于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
慢行系统同步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路的同时,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还安排对全线的慢行系统进行了集中梳理、整治,完善人行道系统、新建非机动车道、清理人行道障碍物等。
“像是三环辅路丽泽桥至玉泉营桥路段的部分点段受人行天桥梯道影响,没有行人通行的空间。过往行人只能借道走非机动车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一方面给行人通行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段文志介绍,为解决此问题,在大修过程中,利用天桥外侧的绿地空间,新辟一条人行步道,使行人与非机动车能够各行其道,满足行人基本的通行需要。“另外,我们还对丽泽商务区周边、红博馆门前的人行步道进行局部拓宽,拆除现况挡墙等障碍物,完善人行系统。”该负责人称。
此外,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京通辅路大望桥至高碑店桥段此前由于空间条件限制,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条数和位置不一致,导致车辆和非机动车行驶路线频繁变化,对非机动车行驶、行人通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改造后,京通辅路北侧机动车道为两条,非机动车道改移至最外侧,车行连续顺畅。人行步道设置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中间,使人行步道数量、位置统一,保证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
北京晨报记者 曹晶瑞/文
王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