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前的中国传媒大学,若说哪里比图书馆还“一座难求”,一定少不了王志超的高数辅导课。
下午6点30分开讲,有学生中午11点30分就派人来占座了。等到差不多6点15分,王志超走进这间能容纳150人的大教室,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过道上,拿着小板凳坐下的学生“手臂贴着手臂挤在一起”,讲台到第一排课桌之间被塞得满满当当,一眼扫过去,全是“席地而坐的学生”。
清了清嗓子,经济学专业大四学生王志超开讲了。
这节免费的考前辅导课要帮师弟师妹理顺一些基本概念,这个在大学校园不少戏剧里“打过酱油”的“男N号”给各个数学公式定理也安排起了角色,“我们不妨说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罗尔定理的‘儿子’,柯西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儿子’,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还有一个‘女儿’,那就是泰勒公式。”
话音刚落,台下就此起彼伏地笑起来。王志超眯着眼,等学生笑过了,再慢悠悠地讲起这些数学定理的“家族史”。
半个多小时过去,概念讲完,底下的学生开始三三俩俩地走神打瞌睡,王志超又眯起眼,打算“放大招了”。他扯着嗓子说,偏导数要想把自身沿坐标轴方向的变化率推广为沿任一指定方向的变化率,只有向向量“求婚”。
“可是啊,这个求婚过程却很艰难。”说到这儿,自诩“五音不全”的王志超挤着眉,唱起了《漂洋过海来看你》,“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地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听着讲台下又是一阵笑声,他才说,“为啥这么难知道吗?因为曲线、曲面都可能和它发生关系,可不是跨越千山万水才走到跟前嘛。”
就这样,“漂洋过海”的偏导数和向量诞下了“爱情结晶”——方向导数,王志超也把一堂课里“学生最容易走神疲倦”的时间“挺”了过去。
虽然长在南方,但王志超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像一个北方人,他喜欢上着课时不时插科打诨,“抖抖段子”。讲格林公式的正方向时,他在黑板上画完两个圈,就绕着讲台走来走去,边走还边学综艺明星的口气,“看我看我,这么走是不是正方向?”
王志超身上,几乎找不到传统高数老师的样子。每节课开场,他“必讲故事”,再从故事引出话题。有时候还要“设计下故事走向”,为下堂课埋埋伏笔。
讲数学期望时,王志超搬出小明,说这孩子这学期概率论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0分、80分、40分,而3项分别占总评成绩的0.1、0.2和0.7。讲台下的“孩子们”于是领到活儿,给小明算算平均成绩,就这么,“一个随机变量的期望”的课程算是正式入了题。
下次课,他继续讲这个故事,“小明为啥考试成绩一路暴跌呢?因为他谈了个女朋友小红。”说着,把小红的3项成绩也摆上来,100分、90分、70分,来吧,接着算吧。这下,“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期望”也切入正题。
讲到快结束,这个操着一口京片子的男孩又卖起关子,“两人总评成绩都不好,尤其是小明,甚至不及格,学院的老师看到这成绩会有啥办法呢?欲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一次掐着时间走进课堂。一节课听完后,五雷轰顶,从此觉得高数老师可以休息了。”有学生评价道。还有人在网上夸赞,师哥王志超的高数课是“能让自己几个小时不玩手机的神器”。
3个多小时站下来,故事讲完一段,他嗓子也基本哑了。在大二学生熊珂的印象里,几乎每次上完王志超的课,“黑板都被师哥一寸不留地占满”。第二天再去,讲台上的王志超神色如常,其实,讲到10分钟时,他的手臂“已经疼得抬不起来了,就快没知觉了”。
每次上课,过道上,前面的人都习惯把背借给后面的人当桌子使,还有人倚着墙边的扶手就唰唰地写起来。师弟师妹站着埋头抄笔记的样子,都让他“好一阵心酸”。
其实,从40人的小教室一路升级到150人的大教室,这个过程王志超“压根儿没想过”。最初,只是挨不住同宿舍楼的朋友的请求,这个高等数学考试接近满分的“学霸”才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讲了讲高数,为的也只是帮助朋友“顺利通过考试”。
那次,算上他,教室里一共才坐了3个人。可讲完了课,朋友“热烈的眼神”让王志超从此明白了一件事,“我会讲课,数学能让我做一个有用的人”。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份“热烈的眼神”已经让昔日“没目标、没蓝图、没规划”的“三无产品”王志超坚持了两年,甚至,明年就将毕业的他也把职业目标定为考研辅导班教师,方向正是数学。
一个周日,四点半的课准时结束,平日里会留下答疑的王志超朝学生深深鞠了一躬,“同学们对不起,我马上要去考试了,今天只能讲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