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烧烤模式”下的冷思考
2015-07-29 03:47:57
 

  徐新明

  高温天终于来了!据上海气象台预计,本周申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将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7℃至38℃。

  其实,高温与大风、暴雨、冰雪、地震等一样,也是一种气象灾害。它不仅影响到社会正常秩序,也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如何积极应对高温灾害,关系着每个公民的健康权甚至生命权。那么,高温之下,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有哪些改进余地?

  首先,要构建一整套城市热灾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像抗洪、抗震一样形成一套完整的应对方案。要将高温作为严重自然灾害来对待,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来统筹负责,更要构建一整套城市热灾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明确各方责任、调动资源,主动应对高温灾害性天气。只有这样,服务公众才有持续的动力机制,才能使公众避免高温的危害。

  同时要明确,高温“烧烤模式”下的劳动保障,是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必然措施,这不是福利,而是权利。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也应与时俱进,如每年发放的高温费,就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发放标准。从实际状况看,高温费发放不到位时有发生,能否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的权益?

  高温是天灾,也是人祸。面对高温天,我们除了应对,还要有反思。据气象专家称,地球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当下城市,人群密集、高楼林立、水泥路面增加,形成热岛效应;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加剧了“热效应”。因为炎热,人们躲进了空调房,室内温度下降,却把热气排到了室外。有的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让地面透气、植多层植被、植物攀上墙、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给城市降温,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期盼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动真格,真正解决高温中的实际问题,在方案上更加可行,在细节上更加用心,在关怀上更多清凉,在谋划上更多远见。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