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文化科技融合 政策实践并举——北京市全方位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5-07-25 17:06:29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闫祥岭)“甭出村、甭花钱,就把节目看……”68岁的刘世华在北京市朝阳区远近闻名的“快板刘文化大院”高声献唱。

  高高的顶棚,干净宽敞的环境,几百平方米的大院,“农民曲艺家”刘世华的文化大院里经常宾朋满座。“每周六都有不少人来学艺,不少单位请我去做艺术辅导,很多人慢慢形成了爱听、爱唱的习惯。”刘世华说。

  在朝阳区,像这样由农民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的已具有规模的文化场所有11个,成为朝阳区“区-地区-街乡-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之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艺术爱好者在家门口给群众免费演出,政府提供资金、人力、设备支持,受到群众欢迎。

  作为朝阳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下建成的首个地区级文化中心,垡头地区级文化中心不仅有图书馆、电影院等设施,还有青年创意、车库创造社等现代文化场所。尤为独特的是,这个文化中心还建立了由地区居民组成的公共文化自我管理组织“文化居委会”。

  “探索自下而上反映群众文化权益和文化愿望的途径,逐步引导形成贴近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项目,让居民在文化服务上当家做主。”朝阳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馆馆长徐伟说。

  在去年建成使用的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内,除了常规的自助借阅服务外,门口还专门为读者设置了24小时自助智能书架,只需刷读者卡,借阅书籍的相关手续就会自动办理。“有效延伸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和时间,为白天因工作忙碌无法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一分钟就能完成图书借还,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朝阳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李凯介绍说。

  目前,朝阳区已建有区图书馆2个、区文化馆1个、民俗博物馆1个、3个地区级文化中心、43个街乡文化中心、400余个文体活动中心,全区街乡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的设置率达到100%。“每个街道居民的公共文化活动需求都可以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得到满足,形成了15分钟文化服务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负责人说。

  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北京市已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并启动了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介绍,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北京市专门出台“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软性服务等提出了标准和要求,力求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