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陶然
“1400光年?我还是洗洗睡吧。”“NASA又来忽悠了。”昨天,许多网友看了“开普勒452b”新闻后纷纷吐槽。
的确,这颗行星离我们过于遥远。如果发射一颗和探测冥王星的“新视野号”一样快的探测器,大约需要3000万年才能抵达那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想要移居“开普勒452b”是天方夜谭。那么,在宇宙中搜寻类地行星是不是“忽悠”呢?
其实,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移民,而是为回答一组关乎人类好奇心的问题:类似地球的行星在宇宙中有多少?在这些星球中,是否存在生命?那里的生命是否已进化到建立文明的阶段?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还是拥有许多可以对话的他者?正是出于这个目的,NASA在一些专家的质疑声中,启动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这台世界上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望远镜,于2009年发射升空,正在对天鹅座、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统进行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在这一背景下,“开普勒452b”的发现具有积极意义,它以及它围绕公转的恒星,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接近“太阳—地球”系统的恒星行星组合,在天文观测史上留下精彩一笔。科研人员对这颗行星的观测分析还会继续,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此,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提出了一个设想:地球上各大射电望远镜不妨对准这颗行星,仔细“聆听”。如果它有生命存在,可能是比人类科技水平更高的智能生物。
试想,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确认接收到了来自这颗星球的无线电信号,那是多么震撼人心!这将表明,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而如今,NASA等科研机构正在为有朝一日实现对话而努力。令人欣慰的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已参与多国联合开展的TMT30米望远镜项目,这台望远镜选址夏威夷,建成后将对类地行星进行大规模搜索。届时,中国科研人员也将为寻找外星生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