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19日电(记者季明 何欣荣)在近期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十大改革创新项目”颁奖仪式上,作为颁奖嘉宾的企业或居民代表,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改革点赞。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浦东,25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在全社会营造了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首次举行的浦东“十大改革创新项目”评选,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综合网友投票、专家评选等意见,最终由企业或居民代表为获奖者颁奖。
“我有10年的慢性高血压,老公8年前也因脑梗躺在床上。徐医生不仅为我治疗,还天天来我家帮我老公康复。现在我血压稳定了,老公也站起来走路了。”来自浦东新区东明社区的居民黄琴芳,在为公共服务改革创新项目——“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代表徐高洁颁奖时,尚未开口已流下泪来。
“原来我要面对好几路执法人员检查,现在……工作上少了很多困扰。”在为政府管理改革创新项目——“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改革”颁奖时,大型超市店长尹荣生由衷地感慨道。“大盖帽”少了——市场上流传的俚语,是对这项改革的最高褒奖。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表示,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浦东在金融、航运、贸易、科技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扩围之后的自贸试验区,也将在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大空间内推进改革开放。
在浦东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以“实效观”引领,是一个鲜明特点。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当前经济领域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一是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很多做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管理国有经济的方法不适合民营经济,管理中国企业的方法不适合外国投资者。三是在经济发展早期管用的方法,现在已经滞后于市场需求。
“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必须来自基层一线,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不能犯为改而改的毛病,改革者切忌自娱自乐。”沈晓明说。之前他在福特汽车亚太总部调研了解到,尽管企业顺利在浦东安家落户,然而力促这件事的亚太区董事长却被“拒”了,原因是其年龄超过60岁无法办理就业证。“用管中国人的办法管外国人,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造成人家想来来不了,想留留不下。这些问题给我们的人才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沈晓明表示,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市场活力。比如,在人才工作领域,浦东谋划设立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降低海外人才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改革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解决问题,要让改革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来评价。”沈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