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南京名校校长:人情择校是负担 曾回家不敢开灯
2015-07-19 10:43:00
 

  专家

  电脑摇号是一种“兼顾”的办法

  把教育放在阳光下, 逐渐达到公平

  谈及今年南京的电脑摇号,资深教育专家、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竖起大拇指,称南京的做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很不错的探索。

  成尚荣说,义务教育是使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接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这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政策的要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就近入学的每所学校还没有达到均衡状态,有的家长还有让孩子上更好学校的需求。

  学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怎么解决?成尚荣说,从表面上看,电脑摇号是一个过渡的、兼顾的办法,“满足一部分家长对择校的需求,而通过电脑派位来分配空余学额也是比较公平的办法。”成尚荣解释,热点学校拿出空余学额来摇号,给谁呢?“过去是给有钱的、有权的,造成了不少黑箱操作,现在把机会留给所有报名的人,把黑箱敞亮了,逐渐达到公平的要求。”

  成尚荣说,对于热点学校来说,它的占地面积和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都往里面挤,学校规模不断膨胀,是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的,如今统一摇号了,迫使热点学校缩小规模、尽量达到标准化的办学标准。对于一般学校来说,原来优质生源全集中在名校,如今控制择校了,一般学校甚至薄弱学校也能得到较好的生源,也能追求办得更好。

  摇号的终极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学校

  有家长质疑,为什么不把家门口学校办好了再搞摇号呢?成尚荣说,人们看得到的是电脑摇号已经做起来了,看不见的是均衡优质资源也正在进行中,“现在看来,南京通过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共同体办学等方式,一些学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均衡程度已经开始显现,但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中间有一个过程。”

  成尚荣说,若等到均衡优质资源先做上来再实施摇号,那么不公平、择校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对教育发展、社会并没有好处。而且,电脑摇号和优质资源均衡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电脑摇号能加快优质资源均衡,而优质资源均衡又会缩短摇号的过程,“两条线必须同时进行,等不得。”

  “电脑摇号只是个过渡办法,终极目标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资源均衡,逐渐达成教育公平和教育的现代化。”成尚荣说,只有办好每一所学校,办好家门口学校,才能最终消除择校。

  评论

  教育改革走向新常态

  现代快报评论员 伍里川

  发轫于今年6月的南京“全城摇号”,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制度性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

  往年可能需要四处找关系、写条子,孩子才能上名校,但今年,不少普通家庭的子女,只需“摇一摇”,就能实现梦想。改革,只有让即使最弱势的人群,都有机会竞得“金苹果”,成为受益者,才是真改变,才有说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系统的子女同样一律不准择校。这个口子扎得严,扎出了“公平”二字。改革,最难的是制度设计方让渡利益、自我割肉。

  当固有利益藩篱很坚固时,教育改革不可能向深水区推进。当上名校的机会被条子、关系、利益所把持,并且表现出一种惯性,这是最可怕的格局。被非正常因素挡在门外的人群,当然抱怨“黑箱”的存在。

  摇号,不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但在眼前,它却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不分人群,谁都可以为梦想摇上一摇。

  以“全城摇号”为印记的招生改革,是必须进行的“砸墙”之举——打破利益藩篱,引入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享受到改革红利。教育资源均衡,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机会均等。“门票”还是原来的“门票”,但氛围大不同。这对培育人们对于教育改革的信心,非常难得。

  与此同时,南京此次招生改革的另一亮点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持续努力与“全城摇号”并行不悖。

  在很多人为子女进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名校而欢呼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放弃摇号,选择学区学校。当身边的学区学校办得也很不错,又何必只走摇号一条路呢?

  这种多元选择的局面,正是由南京的教育改革所推开的——近年来,南京名校合并、托管之举,令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有了初步成果。

  “摇什么号,我自己家附近就有好学校,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这么想,大部分人都认可的话,我们就能打90分”,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的这番话,点出了南京教育改革的“机巧”之处:摇号是权宜之计,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是永久方案。

  在“先均衡还是先摇号”的争议声响彻教育领域的今天,“均衡”和“摇号”同步走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引导学生上学区学校,靠“拽拉”是不行的,把学校办好就是“活广告”。南京不缺非名校“逆袭”的例子。

  教育招生改革,容不得等一等,容不得左右为难,越早破题,越早占得先机。在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足、相关矛盾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全城摇号”是一种及时的“变招”。这对消除不公、化解矛盾,很有帮助。它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顺利推进,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教育需要改革的新常态,而改革本身也即是教育的新常态。教育领域的改革历来敏感而复杂,任何动静都可能会引来纷争。关键是认定正确方向,丢弃利益包袱,大胆推行“硬招”、良策,不为杂音所动。

  改革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此番变革中,难免有“躺箭”者,如有人以为按过去套路操作上名校板上钉钉,如今却“失策”;而摇号也必然产生被淘汰者……怨言不可能消失,但要让教育改革“回头”,却没有可能。向“公平”“法治”发力飞奔的改革者,根本停不下来。


编辑:小微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来源 | 现代快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