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让孩子从小体会生活
2015-07-15 07:28:52
 

  周六晚饭后,我出去散步,路上见一个妈妈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冰淇淋,边走边吃。不一会,孩子光顾着吃,忘记脚下的路,此时路上正好有一块小石头,小石头绊了男孩,摔倒了。一边的母亲见了,赶紧上前,抱起孩子,一个劲地说,摔痛了没有,男孩的眼里噙着泪水,开始哭了起来。冰淇淋也掉在地上,弄脏了他的脸。母亲掏出纸来为孩子擦脸,口里念着,没事的,妈妈给你擦干净就行了。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母亲一个劲地说,该死的石头,别哭了,妈妈把他扔掉。为了哄孩子不哭,母亲把石头狠狠地扔了出去,又狠狠地在刚才男孩摔倒的地方踩上一脚,这时,男孩笑了,母亲放心了,抱着孩子回家了。

  孩子是母亲的一块心头肉,爱孩子这是母亲的天性,也是贯穿人类繁衍的历程。但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终究是独立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有些为和有些不为。

  比如,刚才这个母亲对摔倒的孩子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家长的做法就是不一样,要是有孩子摔倒,父母在现场,一般是不理的。这里的不理不是说放任不管,而是,不会去拉他一把,不会去把他抱起来,而是在一边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并且告诉孩子,下次走路时要小心些。当然,这里的前提时,这个摔倒并不影响孩子的生命,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危险。

  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是希望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自立自强的意识,生活是需要实践的,在实践中感受社会,长大后才能从容面对困难。现在,大多数的中国父母,还是无微不至地嘱托和关怀着孩子,容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和伤害,渴望什么事情都能为孩子代劳,为孩子承担一切痛苦。但事实上,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走上社会缺乏完全纯粹的自我体会,对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和自信心有负面影响。

  真心爱孩子,还是“残忍”一点好,在不危及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让孩子自己独立感受生活,学会坚强,毕竟父母不能替代孩子生活。(张培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河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