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万玉航)常年跟台商打交道,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镇长吴军涛说话时不知不觉夹杂着一点儿“台湾腔”。提起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镇上发展带来的变化,他如数家珍:“首先是改变我们这里传统的耕作模式,把高经济附加值的农产品引进来;其次是学习台湾同胞的农场经营管理方式;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农民钱包更鼓嘛。”
历史上,淮安曾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粮仓”;今天,这里的农业生产经营因为“台湾技术”的引入,有了新的面貌。
2009年,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淮阴区在码头镇设立了国内第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总规划面积约96平方公里。目前,该创业园已经有包括特色农业、深加工和现代农业冷链物流配送等十余家台资涉农项目落户台创园,总投资额达2.5亿美元。
自打2013年选择将这里作为大陆市场的开发起点,台商张恭宾的景台农业就走上了“观光农业”的经营道路。“我们在台湾的农场就是《天国的嫁衣》、《绿光森林》等偶像剧的拍摄外景地,现在我们打算在淮安发展类似的观光农业。这一片草地,以后就用来办婚宴……”肤色黝黑,身体健硕的他指着农场的一片绿荫,脸上写满憧憬,“我们的种法这里以前没见过的,以后还会有更多惊喜。”
台湾“农民”们给淮安带来的惊喜不止于此:皇达兰花引进的蝴蝶兰出口日韩,一支就能卖到5美金,一个小型冷库的蝴蝶兰正常情况下能卖到3万美金;台湾美浓香瓜的市场前景也一片大好,在上海的批发价每个高达1千人民币;台北人王士俊的80亩台湾脆柿子今年也将挂果,在淘宝上,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每斤高达30元……
目前,仅在码头镇,围绕台资农业企业就业的农民就有上千人。本地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台商,再到农场来打工,每天至少能收入50元,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月则能收入3000元。台商的企业劳动强度低,工资高,农民赚钱比过去轻松得多。
除了现代农业,淮安的台资企业集群还包括盐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如今的淮安,已经成为继苏州、上海和广东地区之后的新的台企聚集地。截至2014年底,淮安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065家,总投资达118.9亿元美金,其中著名台企20多家。
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淮安已经连续3年被台湾评为推荐投资的大陆城市,这也是对淮安投资环境的认可。”除了直接补贴和政策优惠,淮安还提出了101%服务的理念,设立了大陆地级市首家副处级台商服务中心,为前来投资的台商提供生产经营、生活配套、法律维权和投资咨询等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