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乡村水碾房。
石俊辉 陈丹
石桥小溪鱼儿游,绿水青山掩青瓦。6月3日,走进掩映在山林中的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一幢幢精美的苗家农舍映入眼帘,水泥村道干净整洁,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河道畅通清澈见底,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民欢声笑语随处可见……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徐徐映入眼帘。
“复兴村近两年才有了大改变,这得益于麻江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村主任金化超忆起复兴村曾经的光景感慨良多,当时村民穷,交通条件差,环境卫生脏,产业发展少,单身男性多,生产条件苦。
2013年4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在复兴村正式实施,建设中,该村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树新风、构和谐”十二字方针,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短短一百天的时间里,麻江县就整合交通、水利、发改、民宗等20多个部门投入项目资金840万元在复兴村实施了硬化道路、农村消防、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内容。
大建设的氛围也感染了复兴村村民,村民们在村寨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种植樱花、桂花、垂柳、红枫等本地树苗,并对自家庭院进行绿化,呈现出了“组组绿色环绕、户户花草相连”的生态景观新农村。同时还规定哪家不讲卫生,就要罚100斤米、100斤酒、100斤肉、打扫100天卫生,“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在当地蔚然成风。
乡村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复兴村开始由过去单一的传统产业慢慢走向复合型产业,2013年下半年就成立了灰拔豆腐合作社、养猪合作社、木制品加工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去年上半年,又成立了生姜合作社和葡萄合作社,村里的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们的人年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左右。
“美丽乡村建设真是一项极好的惠民举措,现在来村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我的灰拔豆腐去年赚了10万元嘞。”复兴村村民李发义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得实惠、鼓腰包、有进步、享幸福,村庄变美丽。”这句话是麻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今,在该县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工作部署,而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
2013年以来,麻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以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积极帮助村民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家家户户有一幢宽敞整洁的住房;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有一间卫生厨房和厕所;有一种以上健康有益的文体爱好。并帮助村里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建图书阅览室、文体场所、宣传栏和办公室,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改变农民精神面貌,提高农村文明水平。
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该县已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增加收入快的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蓝莓、烤烟、生猪、蔬菜、竹子等产品的生产加工规模化、集团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转变,农民收入普遍增加,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150元,创建村人均收入6500元以上。
“我县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就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帮助他们寻找致富路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麻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夏景卓说。
2015年2月,麻江县委、县政府开始在全县7个乡镇30个中心村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力争到2018年全县农村以中心村寨为单位,覆盖面达80%,受惠农民达85%。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现已成为县、乡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再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拉动农民和社会投入1000多万元,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引导农民走文明发展、发展文明的全面小康之路。”麻江县委书记王镇义说。
为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该县以各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接收站和广播电视为载体,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培训班;开展送理论到基层,送党课到支部,送政策、科技、法律到农户的理论走基层惠民好声音活动,学科学、长智慧、讲文明的新风吹进千村万寨,农民的法律、卫生和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如今的麻江乡村,村美、民富、文化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