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7月10日一大早,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乡丁官营村菜农刘世云就进了菜地,采摘最后一批青梗散花菜,赶着送到附近的蔬菜保鲜库,交到事前约好的蔬菜经销商手里。“卖完这一茬,到了9月中下旬,第二茬菜又要上市了,还得接着忙到10月底才能休息。”刘世云说,今年,他种了一亩多青梗散花菜和两亩多菜花,如果行情稳定的话,两茬菜能收入1.5万元左右。
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2014年,榆中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4万亩,总产量达84万吨,实现蔬菜产值12.8亿元。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36万亩,产量预计达86万吨。
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
“榆中高原夏菜主打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南方市场。”榆中县农业局经作科科长滕辉介绍,为了保证有市场,近些年榆中县花大气力研究了南方地区市场的需求,农口部门不断对比、选择、引进、试种新品种,培训和引导农民优化蔬菜品种结构。
“最早的时候,榆中当地的蔬菜以菜花为主,面积最大的时候有近5万亩。”榆中县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杨海兴说,从2009年开始,他们调研发现,南方消费者更喜欢口味好、营养价值高的“青梗散花菜”。于是,他们从南方引种、推广该品种,并引导农民逐步压缩菜花的种植面积,调整品种结构。
“南方客人比较喜欢品质好、辣味好的辣椒,但是以前兰州本地产的辣椒量很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兰州长椒’当作果菜类品种发展的重点之一。此外,根据南方客商的需求,榆中县加大了对苦苣、穿心莲、佛手瓜芽等精细菜的种植面积,并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杨海兴说,榆中县的蔬菜种植已经形成了“多品种、配菜化”的生产和销售格局。
引导农民错季种植、均衡上市
榆中县农业局局长白成虎说,为了避免当地蔬菜集中大量上市,他们一直引导农民错季种植,以求分期、均衡上市,尽量保持产销平衡。
“卖完了这些莲花菜,我就要准备种植第二茬菜了。”三角城乡张家营村村民杨含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当地农口部门的引导下,他所处的榆中川东片区菜农每年都种两茬菜。“错开了种菜、卖菜,收入能好一些,行情不好的时候,两茬菜能卖1.7万元左右,好的时候能达到3万元。”
杨海兴说,为了引导全县蔬菜均衡上市,他们按气候、土壤、光热等条件,在全县划分了川东片区、川西片区和南部二阴区域3个种植片区。“每年6月开始,川东的菜先上市;其后的7月下旬到8月中旬,南部二阴山区的菜接茬卖;卖完后,川西片区的菜又接上了;再往后,川东片区的第二茬菜一直能卖到10月底……”
产出来,还要能卖得出。记者在三角城乡采访时看到,通往县城的公路两旁停放着装满各种蔬菜的农用三轮车,菜农们正忙着拣菜、搬菜,给菜贩子交菜。经销商徐守清告诉记者,去年,他一共向南方市场发出了5000多吨蔬菜。今年榆中高原夏菜上市以来,他每天要往江西南昌发出50多吨。“为了保证收来的蔬菜都能卖出去,我在南昌寻找了一个合作伙伴,双方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无论盈亏,到年底集中一次性结算、分账。”
记者了解到,榆中县现有蔬菜经销企业36家,总库容量12万吨以上,这些企业成了榆中高原夏菜走向全国市场的中坚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预计产量60万吨,目前已上市销售35万吨。
开辟新市场,以质量赢得出口竞争力
近年来,兰州高原夏菜在国内市场上闯出了名气,榆中又把目标瞄准了国外市场。有数据显示,2014年,榆中县高原夏菜有10%销往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白成虎表示,为增强出口蔬菜国际竞争力,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榆中县以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为依托,在17个乡(镇)重点蔬菜种植基地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大力推广全膜双垄三沟、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了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标准化种植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等八大质量管理体系。
据了解,创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将带动榆中出口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蔬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1亿美元,出口产品合格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