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竹林浇了“科技水” 吃干榨尽身价贵
2015-07-10 06:43:52
 

  近3年,湖南竹业产值从109亿元增至去年的250亿元

  湖南日报7月9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申福春魏海林)卖完最后一袋富硒笋干,桃江县浮邱山竹农夏子良算账,自家的17亩竹林,今年已到手竹笋收入2.1万元。他扳着指头、喜上眉头:“竹林浇了‘科技水’,收入多了1万块。”

  竹农眼里的“科技水”,就是省林科院研发的“竹笋套袋+富硒液”技术。据该院竹类所所长艾文胜介绍,这一技术已示范推广5万多亩。结果表明,套袋保温增湿,硒元素有机转化,竹笋长得又大又嫩,一亩增收近千元。

  近3年,湖南竹业产值也从109亿元增至去年的250亿元。“一根竹子”的升值,可见科技的神奇魅力。

  围绕竹笋增产增收,省林科院引进雷竹、黄甜竹、慈竹、青皮竹等10多个优良笋用竹,在益阳、湘潭等地建立20多个示范基地,推广套袋等丰产技术;研发竹笋加工新工艺,开发笋干、保鲜笋、即食笋、竹笋饮料等系列产品,并用剩余物酿酒。吃干榨尽后,基地竹笋每亩收入过1000元,超过竹材产值。

  为提高竹材利用率,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竹材联丝展开铣平机、多头径向刨片机、去内节破竹机等新装备。在采用新工艺的生产线上,一根竹子完整辗开成一面竹板,提高竹材利用率逾20%。这些新工艺及装备通过专利技术转让,已被中集集团、风河竹木、桃花源跃宇竹业等企业所采用。

  毛竹采伐后,竹蔸垦覆成了难题。省林科院竹类所又研发推广竹蔸破碎机,探索出“液态促腐肥+破蔸+土壤覆盖”的技术,对竹蔸实行生态降解。

  “生产中的难题,就是攻关课题。”省林科院党委书记周国生透露,不久的将来,或许利用一支“电子鼻”闻气味,就可精准定位挖冬笋;如同种甘蔗,竹子也可切段移栽扩繁。该院专家们正在攻关,初获进展。


编辑:小微

来源 | 湖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