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渠道获悉,在国家控制融资平台借债的政策有所放松的环境下,地方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的功能得以“松绑”。一些地方政府平台以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发行中票、短融、企业债券等形式为基建等项目融资。不过也有部分地方为避开监管,搭建新的平台,通过平台借道PPP和利用政府采购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等形式融资。业内称需警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钻政策放松空子,增加地方债务风险。
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表示,从政策上的确可以看出地方融资宽松的迹象。此前国办发40号文被业内解读为对地方债控制放松的信号,银行间中票短融的高门槛有所降低,发改委日前发文明确提出鼓励发行企业债,允许企业债借新还旧。“发改委1327号文与补充说明文件应该是国办发40号文的进一步落实。地方债发行置换之后,融资平台后续融资问题成为当前以项目建设稳增长的当务之急。”招商证券固收研究主管孙彬彬称。
针对政策的松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政策放松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但要反映在宏观数据上还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估计下半年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会有所抬头。”徐高还表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短期稳增长压力比较大,应该允许作为稳增长重要引擎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挥作用。融资体制的规范化是一个趋势,不过需要让这个过程平稳过渡,既要规范融资体制,又不能出现经济硬着陆,暂时松一松、让经济缓一缓可以理解,不过长远看还是要规范。”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活跃度逐渐升温。(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