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6月25日电(记者汤阳)投用不到8年时间,救助临时困难人员近10万人次,作为安徽省地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一级救助站,蚌埠市救助管理站建成以来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在为救助对象提供宾馆化食宿的同时,通过人性化服务为临困人员编织了一张社会救助安全网。
流浪人员唐新来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到救助站了。因为丧失劳动能力,年逾五旬的唐新来在父母去世后离开安徽寿县老家,过起了四处流浪的日子。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流浪人员大多是因为家庭或是个人的种种原因面临生活无着,不得不主动或被动来到站里寻求救助。即便对于唐新来这样在各地“跑站”的求助者,救助站也一直向他敞开着大门。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无食宿能力、无低保保障或者五保供养、无亲友投靠的生活无着人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救助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多的临时困难人员享受到了救助服务。
“过去我们救助的是流浪未成年人,现在面对的是困境未成年人;过去我们救助的是“三无”人员,现在即使是因盗、因抢、因灾、因祸陷于生活无着了,我们都要给予临时救助。”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门建林说。
据介绍,蚌埠市救助管理站2008年8月建成,现有工作人员53人,床位260张,具备食宿、卫生、医疗等一体化救助能力,建成至今已累计服务救助对象约10万人次,多次受到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的表彰,是安徽省地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一级救助站。
一级救助站不光是说硬件有多么好,也对工作人员的救助理念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蚌埠市民政局局长刘军波说:“从发现到救助,我们都应该是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一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