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 把“共享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
2015-06-25 04:27:18
 

本版制图钰珹

  ■ 本报记者 任翀

  上海的交通情况比全国很多城市都好,但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举个例子,根据Uber的统计,上海每辆小车(主要指私家车)每天的载客量只有1.3人,也就是说,很多小车很多时间里只有一名司机。这不仅造成大量小车占据马路,也引发了很多并不必要的废气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

  以Uber为代表的拼车其实是一种“共享经济”,尽可能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试想,如果每辆小车的载客量能从之前的1.3人提高到2.6人,能给上海的交通和空气质量带来多大变化?

  通过拼车出行,可以使实际所需的上路车辆大幅减少。根据Uber在全球的经验,只需要原来30%甚至更少的车辆即可满足100%的出行需要。同时,人们的出行成本也能大幅降低——降低50%甚至更多,消耗在路上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减轻了交通压力,降低了碳排放。

  当然,所谓“共享经济”需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下雨天通过各种渠道都打不到车,只能看着一辆辆只有一名司机的小车从面前驶过。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要是有一辆车能载我一段就好了”,可事实上,真正能实现搭车的可能性并不高。即便能够搭车,双方也需要就目的地是否吻合、打车费用是否合适等进行沟通,效率并不高。而通过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司机和搭车者可以在搭车行为发生之前,就各种细节达成共识,既不会出现“看到很多车却搭不了”的现象,也能大大提高搭车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科学、精确的算法来保证“共享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在这点上,Uber采取的发单方式与很多互联网企业不同。后者采用的是“广播+抢单”模式,即用车者发出用车需求后,在他周围的司机都能够获悉,最终对接的司机可能是手速最快、网速最快或者手机功能最强的那一个,但不是离用车者最近的一个。而Uber的做法是将用车需求派给离用车者最近的那名司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减少司机的空驶路程和空驶时间,最终使用车者很快就能上车,车辆产生的油耗和排放污染却是最低的。据统计,目前Uber在上海接到用车者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基本能满足用车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包括Uber在内的很多互联网企业还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保障用车安全,提升“共享经济”的安全性。例如,加入Uber的司机必须提供身份证和驾驶证,通过Uber的培训和测试;Uber还会请第三方公司对司机进行背景调查,包括核查是否有犯罪记录、安全驾驶记录情况如何。同时,互联网公司对每辆加入专车及人员Uber的行车路线记录在案,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不明确、不清楚的地方。目前,只有北京出台了鼓励拼车发展的管理条例,其余地区都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可即便是北京的管理条例也缺乏相应的细则。这就使得不论是互联网专车还是互联网拼车很可能游走在政策边缘,从而使整个行业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Uber等互联网企业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政府管理部门能够针对新行业、新服务出台细则,推动“共享经济”进一步为城市交通服务。


编辑:小微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