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抢到IP就能拍出好电影吗?
2015-06-24 08:07:24
 

  编者荐语

  任何一门艺术的繁荣发展,都是建立在创作者的聪明智慧与辛勤耕耘基础之上的。炒概念、走捷径,也许短期内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都将是弊大于利的。更何况,在某些艺术领域,市场机制并不完善,靠商业炒作所获得的收益是很难保证的,甚至屡屡出现血本无归的案例。

  如今,IP已经成为热得不能再热的词了。从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到上海电视节,再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几乎每场影视论坛上,嘉宾都会大谈IP,无论是制片方、发行方还是创作团队,好像不谈IP,就显得自己非常老土,不谈IP,就无法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

  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观众对于IP一词感到莫名其妙,人们所熟悉“网络地址”的IP,曾几何时又变成了影视圈的热词了?影视行业的人说,IP早就不是什么网络名词了,现在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识产权”的意思,用来改编电视剧、电影的版权素材,均可以称之为IP。

  当你懂了IP之后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大家会对IP兴趣如此浓厚了。制片方要投资影视作品,就得要有好素材、好脚本,这素材脚本从哪里来?当然就要花钱购买版权作品,比如拥有大量点击率的网络小说、玩家众多的网络游戏、具有极高眼球率的话题事件等等,这些版权作品在制片方看来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为今后拍摄影视作品打下很好的市场基础。一些在网络上颇具人气的写手往往新作品刚一亮相,其IP就被投资方购买,这些被称作“大IP”的写手和他们的作品更是投资方的心头好,因此在影视行业投资市场中出现争抢IP、花大价钱购买、囤积IP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视公司争抢IP的现象不难理解,在市场火、投资热、观众多的今天,影视市场也越来越走向规范化,大家对于版权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各家影视公司争抢IP的背后,实际上是希望用版权来规范市场也赢得市场。很多影视公司购买的IP,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比如改编自辛夷坞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比如改编自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电视剧,都是IP影视成功的代表。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捉妖记》《道士下山》《栀子花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源于网络、歌曲等IP电影更是火爆一时,在不少人的眼中,似乎抢到了IP就抢到了市场,囤积了IP就拥有了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只靠IP就真的能拍出好电影吗?

  要冷静看待争抢IP的现象,因为抢到IP也未必能够抢到市场,只靠IP也未必能够拍出好电影。首先,好作品由于内容优秀、读者众多而受追捧是必然现象,然而影视作品在改编拍摄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影视艺术的规律。一些优秀的网络作品、网络游戏在进行影视作品改编的过程中,由于脱离了这些作品存在的文化背景,在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后显得“水土不服”,市场不认可,粉丝不买账,成了市场的“鸡肋”。2014年下半年,一部改编自某畅销书作家的影片在上映之前,票房的呼声很高,很多粉丝在走进影院之后发现,虽然制片方在电影投资和拍摄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影片的表现力和原著的内涵相比,还是相差不少,甚至有影评认为“这是一篇好的散文,但不是一部好的影片”,这足以说明了问题。

  其次,影视公司IP转化成为难题。在IP市场火爆一时的今天,IP争夺战也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扩展到经典歌曲、神话传说,甚至是一些网络语言上。原本与影视题材毫无关系的歌曲名,也因其朗朗上口、受众人群广而被追捧为影视IP,像《栀子花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生有你》等,在今年也将被搬上银幕。另外,“新华字典”、“俄罗斯”等也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并将被改编成影视剧。将人们熟悉的概念转化成影视作品,这其中的难度很大,毕竟影视作品要靠故事内容、演员表演和镜头画面来说话,单纯凭借流行概念就想拍出好看的电影,恐怕此间的难度会超出想象吧?

  再有,一些影视公司囤积IP的目的不在于要拍出好作品,而在于掌握资源,甚至是用来增值。目前,很多投资都流向了影视制作机构,“缺本子不缺钱”成为当今影视制作市场的现象。因此,一些影视公司大量地囤积购买IP,也是为了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希望利用手中的IP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时手中拥有大量的IP也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很多资金背景雄厚的公司在进入这一行业市场之初,往往不惜重金购买IP,让IP价格不断攀升,这也造成了IP资源的升值转让空间,甚至让IP价格虚高。至于它值不值这些钱,这个IP能否拍出好看的影视作品,制片方从来不去考虑,他们只从资本的角度去想事情,这也成为当今影视市场IP过热的重要原因。

  不少影视界的人士对于IP过热也保持着自己的看法,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诸多国内一线编剧曾明确表示,不再接受IP的作品改编工作,因为IP本身同影视创作规律相背离,也给编剧的创作带来束缚。有影视导演也认为,对于IP的盲目崇拜本身就是对影视艺术的偏离。IP过热从某种角度上看,是过分追逐市场的短视行为,也是创作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看到,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背离其本身的创作规律——创作者聪明智慧才是艺术的最大价值,如果影视只靠追捧IP过日子,那么未来的影视市场恐怕就只剩下空空的“概念”了。


编辑:小微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