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年轻的电影节需要老到的内涵
2015-06-24 01:11:00
 原标题:年轻的电影节需要老到的内涵

  电影节在娱乐过剩时代,仍具有强大吸引眼球的效应,从一名普通观众的角度看待电影节,人们需要得到这些方面需求的满足:围观明星、欣赏电影、猜想获奖者、总结电影节成就。正是有了这些需求在支撑,电影节才可以一届接着一届地举办下去。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到第18届了,从大面积展映经典电影、优质电影新片开始,这个电影节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欣赏佳作的渠道,虽然众人瞩目的少数影片很是一票难求,但“大片来袭”的幸福感,能感受一下也是不错的。

  第18届上影节金爵奖国产电影算是很争气,《我的诗篇》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烈日灼心》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导演奖,并且最佳男演员奖一次就给了三位,邓超、段奕宏、郭涛显然还没准备好戴上影帝桂冠,显得激动又紧张,但社交媒体上热衷讨论的,却不是他们的获奖,而是邓超如何面对前女友郝蕾为他颁奖。

  有人津津有味地分析了邓超与郝蕾在舞台上的细微肢体动作,并撰写了长文予以报道,这其实也是电影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场制造八卦,自产自销,以此聚集网友对电影节的讨论。事实上也是这些说无聊也好、说有趣也罢的八卦新闻,为电影节增加了曝光量,主办者和围观者均乐见其成。

  今年电影节的论坛部分,没有曝出什么大新闻,没有明星大腕发言炮轰,没有敏感话题被延伸为公众议题,不少论坛被互联网大企业承包,成为它们自家的“鱼塘”,做足了广告,尽显了资本的力量。电影节被过多地捆绑于产业身上不是好的迹象,电影节要提供的是狂欢,是作品,是价值导向,产业的事儿最好另办活动专场讨论。

  浏览本届上影节的获奖名单,包括最佳电影《守夜》在内,所有获奖电影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都是陌生面孔,由于没看过,参与感就低,也没法去选择自己的支持对象。当然,电影节定位不同,有的侧重评选过去一年公映过的电影,有的侧重于评选将公映的新片。对于目前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当中还属于“小弟”的上影节而言,应邀请更多观众熟悉的作品前来参赛。

  也有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获奖电影只能被评委和媒体人看到的问题,那就是在电影节开始之前以及进行之中的时候,在举办地尽量多地放映,让这些参赛电影在评奖期间,接受更多观众的评判。一个电影节,最终还是要靠作品为核心来凝聚人气,获奖作品如果缺乏人气支持,无形中会弱化电影节的影响力。

  不过,本届上影节有一大亮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它在价值取向方面比往届要更清晰明确。堪称最大赢家的《烈日灼心》是部风格化强烈、个性突出、大胆冒险的特殊题材作品,也是部争议作品,评委会给了它两个大奖,大有“举贤不避亲”的自信。上影节的另一组成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也在早一天举行的颁奖礼上,一口气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都给了《十二公民》,众所周知这是部口碑好票房差的作品。一个电影奖项可以忽略作品的票房不计,这本身就是立场坚定的表现。

  把重要奖项颁给什么电影,就是彰显电影节的价值取向,这是毋庸赘言的共识。上影节给予了《烈日灼心》和《十二公民》荣誉,其实也赋予了自身光彩。作为一名本土观众,期待本土的电影节能够更加国际化,而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标准,除了参赛电影来源更加广泛之外,就是对评选标准的坚持:每一部电影能够接壤世界电影潮流,每一部作品在娱乐性与思想性方面,都能与其它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比肩。

  和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相比,上影节还年轻。年轻意味着上升空间还很大,也意味着没有过多的骄傲资本。年轻的电影节,需要老到的内涵,两相匹配,才能让这个属于电影的节日,年复一年地举办下去。

  (韩浩月)

  ■微评

  @邓超: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烈日灼心》剧组的,在去机场的路上写了个朋友圈:小丰,在你的房间里住了这么久,今天不得不说再见了,很不舍,我知道在那个世界的你很苦,希望你快乐一点,再见了,我是小丰,我是超。今天我想说,如果有平行空间的话,我相信小丰就站在我身边,感谢小丰,小丰,这个奖是你的。

  @段奕宏:我不愿受累一个结果,因为我无法预判这个结果。这个结果不是我做事的初衷。作为一个演员,我的收获远远大于这个结果。我愿为戏为奴。我将继续坚持走我认为的演员之路。谢谢大家的祝贺。谢谢成就《烈日灼心》的所有人。

  @秦小婉:《电子云层下》据说是当时柏林电影节口碑最好、最终拿到杰出艺术成就奖的一部影片。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大型寓言电影,穿越时空的末世恐惧,雾霾下的死亡与希望。不过稍显可惜的是,整体架构上的设计还是没那么精妙。本届上影节圆满结束。

  @sarah1986咩:又一位大师离开了。没想到上影节看的《铁拳》配乐成了霍纳的遗作,感叹世事无常。


编辑:小微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