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李琳海、王劲玉)“凉面拌好了,糯米糕蒸上了,房檐上挂上艾叶,一家人就开始过端午了。”家住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的75岁老人李积香说。
据李积香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中期,西宁大多数人家在农历五月初三、初四先把粽叶、马莲提前用温水泡好,把红枣、糯米准备妥当,农历五月初四一大早,她的奶奶就开始包粽子,妈妈蒸枣糕。“一家人一起准备端午食材的过程,是我记忆中对端午节最温暖幸福的情景。”李积香说。
在山西太原市,记者走访多家超市感觉到,今年的粽子处处透着“亲民”气味。长风街的家乐福超市这几天挤满了购买粽子的顾客,各大品牌都主打散装速冻粽子,以“龙舟”牌粽子为例,一袋八个装的粽子13元,通过现场团购还可以买一送一。“思念”牌粽子外形可爱,很受小朋友喜欢,价格也才不到20元一袋。
太原王女士的丈夫是位厅级领导,提起粽子,王女士说:“以前一到节日,总有人送,包装里三层外三层的,还经常吃不完,好好的东西都糟蹋了。现在好了,没人送了挺省心。”
王女士说,她也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包粽子十几岁的时候就会,想吃什么口味的就包什么口味的,全家人吃着放心。
有着“彩虹故乡”的美誉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擅长堆绣的互助民众自古以来就有端午节绣香包、带五彩线的习俗。
走进互助县威远镇常红老人的家,桌子上摆放着做香包的材料:着五颜六色的绸布、彩线、亮晶晶的珠子……她说,小小的香包寄托了老人们对晚辈的祝福。
“时代变迁并没有改变高原民众保留的端午习俗,这些传统的习俗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