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探测器“菲莱”终于醒了
2015年06月16日 05:16:10来源:光明日报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图为“菲莱”成功降落彗星表面,但位置并不理想。
本报柏林6月15日电(记者柴野)彗星探测器“菲莱”在进入休眠状态7个多月后,终于在6月13日22点28分发出信号。
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负责人勒加尔向媒体确认,科学家们接收到发自“菲莱”长达2分钟的信号以及49秒数据。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项目经理斯蒂芬也证实,“菲莱”将收集到并贮存的8000个数据包中的300个发回地面。
目前“菲莱”情况良好。它的工作温度为零下35摄氏度,并储存了24瓦电源。“菲莱”还在其推特上特地为此发出一条消息:“你好,地球!你能听到我吗?”
2014年11月12日,“菲莱”经过10年漫长飞行之后,脱离“罗塞塔”飞行器,并按预定方案在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成功降落。但是在着陆过程中,“菲莱”几次反弹,没有站住脚,而且还与彗星上的岩块发生碰撞,导致降落地点与原计划相差近一公里。由于那里日光较少,“菲莱”携带的电池在进行了60小时的科学工作后便告罄,并在去年11月15日进入休眠状态。从此,科学家们再也无法确认其准确位置。
根据欧洲太空总署的数据,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目前距离太阳2.1亿公里,其飞行时速每秒31.24公里。今年8月13日,彗星将抵达与太阳最近的地方。随着这颗彗星靠近太阳,“菲莱”的太阳能电池可得到蓄电,“菲莱”重新启动,并与地球建立联系,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天文学家认为,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对彗星的研究将有可能帮助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之谜。一些彗星上可能有外来的有机成分,而数百万个有机分子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聚合物,进而可能形成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分子。“菲莱”的任务是探索彗星奥秘,人们相信这些主要由冰和尘埃构成的天体能够解释太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