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如何唤醒记忆中的连环画
2015-06-13 01:14:00
 原标题:如何唤醒记忆中的连环画

《新中国连环画60年》

《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

姜维朴展望中国连环画前程。人美社供图

  6月11日,一场名为“姜维朴与新中国连环画”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沈尧伊、汪家明、陈履生等专家在回顾姜维朴成就的同时,也思考着中国连环画的前途命运。89岁高龄的姜维朴先生认为,现在连环画面临着很多危机,而文艺作品的整体水准也不高。

  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连环画如何走进大众,而不只是生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何玉麟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与西方绘本相比,连环画更具有民族性,现在发展面临着创作人才匮乏,缺少原创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更具活力民营资本的融入。

  回顾历史

  新中国连环画的“保护神”

  姜维朴生于1926年,从1948年任《华东画报》记者开始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六十多年来,他与新中国连环画出版事业共成长,曾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先后组织出版了《水浒传》《岳飞传》《枫》《地球的红飘带》等作品。他倡议成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并任会长,还出版了《新中国连环画60年》等著作。

  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华君称姜维朴为新中国连环画的“保护神”,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说:“新中国连环画有两个快速发展期: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80年代;一个停滞期:‘文革’期间;一个慢速发展期:80年代末至今。这四个时期都与姜维朴息息相关。”

  新中国连环画事业开始之初,有一种瞧不起“小人书”的偏见,姜维朴主持连环画编辑室工作室,立足于提高连环画题材的文化含量,组织出版了《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和戏曲故事六十余种,共计一百多册。其中,《水浒传》几经周折,至今仍传为经典,而王叔晖的《西厢记》也因画工精美,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文革”结束后,刚过五十岁的姜维朴头发几乎全白了。他被任命为人美社副总编辑,分管连环画册编辑室和《连环画报》杂志工作。以《连环画报》为阵地,推出了《伤痕》《枫》等作品。在上世纪80、90年代,一些低质畅销书涌现的时候,姜维朴历时多年策划出版了讲述红军长征史诗的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

  回顾自己的这些经历时,89岁的姜维朴并未多说,而是对中国连环画面临的危机和前途问题感到担忧。他说:“我最近也看电视剧,发现文艺作品创作水平不高,有些作品写得本应该更好一些,但是看了以后不满意。”他希望这次座谈会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学界探讨中国连环画前途和命运的开端。

  展望当下

  连环画脱离了大众语境

  美术史论专家陈履生在其出版的《绘画的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研究》一书中,探讨了中国连环画衰落、创作人群萎缩的原因。陈履生称,中央美院出现过连环画专业,到了20世纪后期,连环画的衰落是因为失去了大众,忽视了大众语言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我们绘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语言,重新研究21世纪连环画的大众语言,我们今天要谈到振兴的话,这是唯一的途径。画达·芬奇一样的画也难以挽回连环画,我们出现的姜维朴先生的扛鼎巨作,但是难以挽回连环画的衰落。”

  陈履生建议,参照波兰宣传画博物馆的样式建立一个连环画博物馆,“连环画是20世纪重要的遗产,可以利用博物馆的形式更好地连接大众,让下一代了解我们的民族记忆”。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觉得连环画的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借助手机、电脑、互联网传播连环画的形式,另一方面保持连环画的“慢阅读”特色,要有高品质的手绘文本连环画纸质出版物。

  王家龙有着“中国连环画收藏大王”之称,他认为既要重视经典作品再版,也要重视新作品的改编和原创。他认为,连环画衰退的很大原因是太依赖改编了,让人觉得缺乏新鲜感,“虽然画家自编自绘是相当难的,但应该倡导。”此外,他还建议连环画可以借鉴漫画的一些表现形式,比如李昆武的《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等。

  路在何方

  需要政策支持和民营资本

  昨天,京华时报记者专访了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何玉麟,而这个岗位也曾是姜维朴先生工作过的。

  在何玉麟看来,连环画市场也在慢慢复苏,从出版角度来看“收藏热”已经逐渐散去,专业化和平民化的出版物正在增加,“这几年,我们策划出版的连环画已经不重视收藏了,一方面是艺术水准较高的高端产品,比如王叔晖老师的原稿原寸6开本《西厢记》;还有一种是面向大众的青少年读物,如《北京小学生连环画》等。”

  如何唤醒大众对于连环画的记忆?何玉麟称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及更具活力的民营资本的融入等,“我们出版社也从事业转企业了,既要看重社会效益,也要看重经济效益。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几百万的资金支持,仅靠传统的出版社可能是不够的。”

  与西方的绘本相比,中国的连环画更具有民族性,“绘本是西方来的概念,这可能跟西方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有关,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往往是较模糊的,比如传统故事、成语典故等也是这样,需要慢慢梳理。”何玉麟认为,相对于欧美、日本等绘本的流入,中国传统的连环画很势微。

  以刊物带动连环画原创

  对于连环画创作人才的匮乏,他说:“连环画创作的过程比较难,不单是文本的改编,对绘画艺术水准要求也较高。现在的美术学院对绘画基本功的重视程度不够,受当代艺术的影响更加看重实验艺术,虽然美院有连环画硕士专业,但是,甚至最好的学生也画不了连环画。”

  提到连环画原创作品少、反映当下内容少的问题,何玉麟认为,现在看来借鉴日本漫画发展的经验,以连环画的相关刊物带动原创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有人说连环画的开本太小了,我不认同。日本有很多的口袋书,也都很受欢迎。”

  是否可以根据当下热门的影视剧改编?何玉麟对此并不看好:“连环画的创作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与当下快餐化的消费方式不符,而当下很多热门的影视剧,达不到连环画要求的艺术水准。”

  何玉麟透露,目前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也在进行一些新的连环画创作,比如《孙子兵法》,收录老舍、曹禺、郭沫若等名家名作的《现代话剧的连环画》系列,以及《最美中国人》系列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