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校长赵占国为学生的多才多艺而骄傲。
本报记者程天赐王小川文/图
天光刚刚爬上窗棱,大地还没有从沉睡中苏醒,赵占国已经穿戴整齐站在了留守儿童学校的操场上。这天是“六一”儿童节,他要和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
“山区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教育,让留守儿童享受家庭般的温暖,将这些留守儿童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的心愿。”作为河北省兴隆县开发区实险学校(留守儿童学校)的创办者和校长,赵占国8年来带领同事们精心呵护,无私奉献,使这所民办小学闻名遐迩,成为留守儿童家长放心托付的学校。小升初的统一考试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在这里,孩子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片爱的天空。
孩子来到学校就像回到家
进入留守儿童学校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在性格上比较乖僻,有时很难与同龄孩子融合在一起,甚至会做出一些伤害同学的举动。
刘欣萌今年12岁,却就读于学校的一年级。班主任龚心媛说,欣萌从小远离父母,爱乱发脾气,不爱学习,甚至会动手打人。由于这个原因,附近的几所公办学校都上不下去了,最后本应上三年级的她来留守儿童学校一年级就读。
为了培养教育好这个女生,龚心媛利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思想,耐心地对她进行沟通引导教育,让她找到了归属感。如今,刘欣萌有了很大的改变,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其实我也会想家,想爸爸妈妈,很久都没有和他们见面了。但在学校,有老师照顾我,同学陪着我,我真的很开心快乐。”小女孩抬起头,清澈的眼睛里挂着晶莹的泪珠。真情的眼泪,一半是思念父母,一半是对老师、同学情的感恩、感谢。
在留守儿童学校的宿舍区,洗刷干净的球鞋五颜六色,整齐地排在窗台上;宿舍内是折叠得棱角分明的被褥,墙上是孩子们用幼稚的笔触写下的文字:我们的家。校园内庆祝“六一”的展板上,是孩子们用蜡笔手绘的美术作品,有温暖的绿树红花,可爱的海绵宝宝,浩瀚的宇宙星河……一幅幅作品透露着孩子们的生机活力和健康快乐的性格。
为了践行让留守儿童都能上学的承诺,赵占国对个别特殊困难的孩子,如单亲、组合家庭的孩子,孤儿、弃儿或半弃儿、双胞胎等,每天10元学费也进行了减免。曾经有位学生的家长半年没有在学校出现过,学生的各项费用拖欠很多。赵校长了解情况之后,决定自己出资,继续供养着这名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
学校教务处主任李成介绍:“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兴隆县各乡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他们在家中缺少关爱。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
大清早,鸟雀还在树丛里偷懒,兴隆县大水泉乡的山路上,六年级小学生闫丽佳已经在赶往县城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的路上。一个年迈的奶奶,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妈妈,一个务工时被砸伤成为残疾的爸爸,这是小丽佳每天所要面对的生活,她才是个13岁的孩子。每个周末回家,她忙着干农活,洗衣服,照顾一家人;周一早上爬起来就给家人做早饭,打扫屋子,安排好一切后去上学。虽然很累,但小丽佳从来不叫苦。
来到学校上学后,离家远了,小丽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她经常会含着泪说:“不知道奶奶身体咋样,不知道妈妈好点没,他们吃得饱吗,衣服脏了咋办呀……”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丽佳依然没有影响学习,她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做个好学生,一直是她追求的目标。她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来养我的爸爸妈妈和奶奶。”
兴隆县开发区留守儿童学校的孩子们尽管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生活的艰辛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面对生活,他们始终坚强如同冬日腊梅,傲然与困苦对立。
“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给他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领,才能真正改变一个家庭的困苦现状。对这些家庭来说,每一个留守儿童就是一个希望。”学校二年级主任郑智华说。
为了不让留守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而辍学,而不能够享受美好的童年,赵占国和他的同事们对在校生实行亲情化关怀教育。各个年级都有课外文体兴趣小组,开设“科技故事”、“国语经典”和“可爱的兴隆”课,成立“志愿母亲服务队”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全天候看护、关爱。
校长打工为贴补学校费用
回想起创办这所学校8年来的点点滴滴,赵占国感慨良多。
赵占国从小就想当一名人民教师,1977年走上教师岗位,在乡镇学校默默耕耘20多载。2000年,赵占国主动请缨到北京创建了兴隆县教育系统驻京信息工作站,他要将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引入农村,造福家乡雾灵山区的孩子。
接触了很多教学单位和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赵占国内心萌发了一个想法:“为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的留守儿童办一所能够享受家庭般温暖的学校,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教育。”就这样,兴隆县第一所民办留守儿童学校——开发区实验学校诞生了。
2007年,学校初办时暑期开学仅有27名在校学生,桌椅板凳办公用品全是几个老师一点点拼凑积攒起来的。那段日子真是难啊,但他们挺过来了。到目前,在校生总数达130人,已毕业学生900余人。学校各项工作步入规范、良性发展轨道,广大学生家长把兴隆开发区实验学校亲切地称为“留守儿童之家”。
运营一所学校要耗费大量资金,学校收取低廉的学生费用不能满足学校运营需要,而教育系统的补助拨款又很有限。该怎么办?身为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的赵占国,也在北京做起了打工者。
“赵校长百忙中抽时间去给城里学生做家教,挣了钱再拿回来交给留守儿童学校来用。北京到兴隆县来回车程要5个小时,赵占国最多时候一周要跑四趟,要知道他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谈起赵校长的付出,薛倩老师忍不住红了眼圈。
让孩子感受社会温暖美好
德不孤,必有邻。在赵占国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兴隆县留守儿童学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与学校建立了“大手拉小手,你我相助伴成长”长期帮扶关系,为留守儿童学校捐助教学设备、“免费午餐”等。中科院附属实险学校、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早培班等与兴隆留守儿童学校开展了“手拉手”共建活动。前不久,兴隆留守儿童学校受邀组织70名学生代表,在校长和教师带领下,来到北京大学参加专为他们举办的迎“六一”联欢会。孩子们站在北大校园里清脆响亮地背诵《三字经》,表演抖空竹等拿手节目,掌声、笑声响彻了整个校园。
“爱心共建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到人间和社会是美好的、温暖的。心中从小种下善良和爱的种子,长大就会回报社会爱心和美好,就不会走向犯罪。许多社会问题,根子在教育。”赵占国说,“每次看见留守孩子们阳光、自信、快乐的表现,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觉得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