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政府养老的兜底性机构,近些年,敬老院里发生的不良事件,屡见不鲜。记者多日调查发现,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入住率过低的问题。
2014年12月30日,安徽黄山一家敬老院,一位老人离世后双眼离奇缺失。
2014年10月,广西宾阳的大桥敬老院,一名老人出走,直至11月,家人前去探望,院方才得知老人走失。
2014年7月23日,黑龙江省青冈县祯祥镇敬老院多名老人睾丸被割:
2013年7月26号凌晨,黑龙江省海伦市联合敬老院突发火灾,11名入住老人遇难。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认定起因是人为纵火。
这些恶性事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乡镇敬老院管理失当的现状。比如昨天新闻纵横节目中所报道的广西兴业县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死在敬老院,两三天后才被发现。那么,敬老院的管理问题,到底有多普遍?
广西扶绥县昌平乡的一个五保村,除了11间住房之外,还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厨房。院子的空地上,种着豆角、青菜。住在这里的一位五保老人说,这个五保村,一共住了三四个人。自己做饭洗衣服,有病自己投医:
五保老人:到乡里看病、县城看病,都是自己去的。
记者:吃饭怎么吃呢?
五保老人:每个人自己煮的。
记者:没有人照看你们吗?
五保老人:那没有。有领导照看,但他不来。有事来,没事就不来。晚上也没有人照顾的。
记者在广西兴业、浦北等多地调查发现,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缺乏管理照顾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孤寡五保老人都能住得进来。兴业县城隍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敬老院一般只接纳有自理能力的老人。
根据相关法规条例,政府应该为入住敬老院的孤寡五保老人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其中也没有明确限定入住者须有自理能力。但这样的限定条件,在安徽省肥东县的部分敬老院,同样存在:
肥东县某敬老院院长:如果不能自理的话我们基本上就不会收,目前来说我们没法配太多人,工作人员少、护理人员少,进来的时候就要人护理不行。
2013年,海南日报调查称,全省敬老院7000张床位,4600张没人住。此前5年,海南省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2.4亿元,而近三分之二的空置率,使得海南省的民心工程,颇为尴尬。
入住率偏低,像一场流感,很少有敬老院能够幸免。河北秦皇岛一家拥有30多张床位配备有康复理疗器械的敬老院,目前仅仅入住了10位老人。
南宁市民政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南宁市107家敬老院,普遍存在数量大、规模小、投入高、产出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文件的精神,敬老院工作人员与五保供养对象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10,也就是说,每10个集中供养的老人,至少要配备一名工作人员。
事实上,分散在各个乡镇的敬老院,条件不一。个别敬老院只有一两名老人,但依然得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而多位敬老院管理者直言,敬老院招工,实在太难:
敬老院管理者:护理员这块,他们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说白了就是保姆的活,抓屎抓尿。
敬老院管理者:因为敬老院这一块工作很繁琐,工作任务量大,待遇低,一个月650块钱你干吗?
低工资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至少,河北井陉县中心敬老院院长张友文是这么认为的:
张友文:都是农村的妇女,久病床前无孝子,亲人还不行呢,更何况……积极性一般,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只能给他们提高工资。但是县财政又不可能随便提高工资。
究竟是敬老院管理服务跟不上,无法令五保老人满意,从而影响了入住率?还是较低的入住率,造成资源浪费,进而影响了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或许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谁来出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费用,是问题的一个关键。
1997年颁布的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敬老院所需经费实行乡镇统筹,村办敬老院所需经费由村公益金解决。
濮阳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王宏伟说,敬老院的问题,并不是县乡两级政府看不到,而是财力实在有限:
王宏伟:不是当地党委政府不重视,而是咱们长期濮阳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差,再加上历史欠账多。
河北省井陉县民政局副局长朱彦军表示,我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后,老人们每年产生的医药费,新农合报销不了的部分,也给县乡两级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
朱彦军:产生的医药费比较高。一个人住一次院,花5000,新农合报3500到4000,它还有1000多块钱。有困难还得找政府。这一点也是民政的一个难点问题。
河南辉县市拍石头乡敬老院负责人李慧斌说,没钱,是乡镇敬老院的现实状况,可是,除了勉强支撑,又能怎么办呢:
李慧斌:俺这也是勉强往前走嘞,基础设施差,都是村委会啊,废弃小学啊弄过来当敬老院,还有就是资金没头弄,乡里没钱,每年都是村里干部先一块垫付,等啥时候这一年的资金批下了,再给你,想在乡卫生院弄个大院都集中养起来,同时瞧病也方便,就是没钱。
入住率低、管理服务不到位、招工难……敬老院的这些“病”,说到底都是资金的问题。县乡两级财力有限,是不是敬老院的病根?如果是,那么,药方在哪儿?有没有少花财政钱,又办民政事的良药?(记者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