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定格的历史,是不朽的文明。
6月13日,是全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湖南将举办“非遗进万家”等多项活动,让全民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湖南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省文化厅厅长李晖介绍,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10年来,湖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文物的角度看,湖南省已查明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总量位居全国第9位,另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2处,国家大遗址7处、启动和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登记在册的国有馆藏文物70余万件,博物馆、纪念馆130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3处,永顺老司城遗址被列为今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将于6月底提交世界文化遗产大会表决。一旦申遗成功,将实现湖南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实现了省级以下名录保护体系从无到有的跨越。从2006年至今,湖南省非遗部门共走访传承人2.8万多次,调查项目数2.9万多个,收集实物6.8万余件,拍摄照片15万张,文字记录超过4亿字。至2014年底,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1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6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2个,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1人。
此外,昆剧、汨罗江端午习俗、湖南皮影戏3个项目分别作为全国昆曲、端午节和中国皮影戏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2个项目作为全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一部分,正在申报2015年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全民共享保护成果
“画得太逼真了,就像照片一样。”6月7日,家住长沙市开福区的陈女士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参观了由湖南省博物馆等主办的“大师之外的大师——19世纪欧洲古典写实油画欣赏”巡回展。
近几年,湖南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享程度日益提高。自2008年中央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湖南省共有87家博物馆、纪念馆和一批非遗展馆实行了免费开放。2014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
在文物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通过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保护文化遗产与惠及民生有机结合,许多群众享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效益。
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说,文化遗产全民共有,保护成果也要全民共享。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湖南省将举办5项活动,注重全民参与。如“非遗进万家”活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联合全省7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所,通过组织广大群众参观非遗展馆,不定期深入企业、街道、学校举办非遗主题展览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的进校园、进市场、进演艺。将于6月11日启动的“百馆微展览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湖南省130家博物馆通过微展览,进入校园、社区和企业,让文化遗产走向广阔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