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生活才是创作的源头
2015-06-09 06:54:04
 

核心提示

  5月底正是辽南山区槐花飘香的季节,14位来自全省各地的编剧深扎于岫岩满族自治县药山镇永泉村体验生活。十天里,他们参观养殖场、药材种植基地,考察非遗项目,与农户一起劳作、交流。本次活动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所、鞍山市文广局艺术创作研究所等承办。5月27日,记者随省艺研所从沈阳出发前往岫岩探访编剧们。山路两旁,一树树洁白的槐花匆匆闪过。四小时后,抵达大山深处的药山镇永泉村。

  场景一

  药山牧羊

  5月28日上午8时,14位编剧在药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孙勋涛带领下来到药山深处一户农家,这户农家的羊圈里有100多只绒山羊急着奔向山野吃草。这时,一位老人推门而出。他拿着几支牧羊鞭交到编剧们手中。当天,编剧们要体验的生活便是牧羊。记者也拿起一支牧羊鞭端详起来,原来是一根木棍上系了一根麻绳。编剧们轻握着牧羊鞭,兴奋地驱赶着羊群向山坡走去……一会儿工夫,漫山遍野就开满了一朵朵“白云”。虽然对于许多编剧来说是首次牧羊,但他们却十分认真地对待这项新任务。

  10时,牧羊归来的编剧们围坐在农家院里,与这家主人攀谈起来。编剧们不仅了解到他们身处的药山的植被情况与药材种类,而且了解到农户们的日常生活。原来,出售羊绒是这户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是今年的生意却不太好。更为不幸的是,这家26岁的男孩患上了绝症。听到这里,编剧们唏嘘不已,现场自发捐款,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

  场景二

  乡村广场皮影戏

  5月28日傍晚,夜幕降临,14位编剧来到永泉村一个小广场上。当晚,四位药山镇皮影艺人吕正业、王继书、唐仁亮、唐义亮在这里表演岫岩传统皮影戏《天缘配》、《盗马关》。演出之前,几位编剧跑到影窗后好奇地了解皮影艺人如何操控影人进行表演。

  山区夜凉如水,但编剧们的观演热情丝毫不减。演出结束后,编剧们与皮影艺人热烈地交谈起来。来自凌源的编剧王宇石告诉记者,这是他首次观看岫岩皮影戏,这与他家乡的凌源皮影戏风格大不相同。他向皮影艺人吕正业请教岫岩皮影戏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情况。据吕正业介绍,岫岩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岫岩皮影戏传承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后继乏人。记者注意到,有些编剧在与皮影艺人交谈,而另外几位青年编剧则好奇地走到影箱前驻足观望。沈阳编剧唐凤一称,没想到能演出几天甚至十几天的道具竟然装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箱子里。一箱皮影最少需要四个人才能表演。目前岫岩皮影有近百部传统剧目,20余部现代剧目。

  场景三

  座谈会

  5月29日,省艺研所在药山镇召开了此次创作采风活动座谈会。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戚永哲表示,只有走下去,置身于基层生活之中,才能够真正了解农村生活状态,了解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这次参加创作采风活动的编剧,最年轻的20多岁,最年长的50多岁,对于大部分编剧来说,他们是首次如此深入基层进行采风创作。编剧王宇石告诉记者,通过这次采风深扎活动,激发了创作热情。他已收集了许多关于农村扶贫、玉器行业、非遗传承等方面的素材,今后准备逐一创作剧本。盘锦编剧于天牧则在酝酿农村题材的小品。于天牧对记者说:“这些天我们深扎在农村体验生活,虽然晒黑了,但我们更接地气了。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源头,不下基层,怎知百姓生活状态?不下基层,文艺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便无从获得。”

  据了解,省文化厅已确立药山镇为“辽宁省中青年编剧创作采风基地”。据省艺研所所长谢俊成介绍,除了农村题材,该所还将建立工业题材、军旅题材、校园题材创作基地。□本报记者/王臻青

  走访农户。

  看皮影戏。

  □徐 强 摄


编辑:小微

来源 | 辽宁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