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中国农业加速“企业化经营”
2015-06-08 15:31:00
 原标题:中国农业加速“企业化经营”

  新华网哈尔滨6月8日电(记者管建涛)与以往一家一户种水稻,浇水、运苗、插秧各个流程都独自完成不一样,黑龙江桦川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几乎每一个程序都有专门人员操作。

  这家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在整乡流转了桦川县星火乡的土地后,合作社耕种土地面积已增加到3万亩。

  在水稻插秧旺季,合作社的100多栋育秧大棚整齐分列,园区内干活的人很多。在大棚里拿着水管浇水的农民徐志民说,他是专门给水稻秧苗浇水的,已经干了三四天,一天收入150元。

  合作社管理人员任庆明说,仅浇水这一项,这个育秧园区就雇了20多人。

  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新峰农业发展集团领办的合作社,集团经理文景刚介绍,合作社一年最忙的时候,每天300多个人干活,工种不一样,工资也从120元到300元不等,人工费一天就五六万元。

  “为了保证种地质量,我们从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民中聘了一批人组成若干技工小组,一个小组三个人,专门对1500亩地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文景刚说,这只是种植部,合作社还设立了农机部等部门,各部门之上还有管理人员,层层负责,“用做企业的方式组织农民,用工业化的精细分工来种地”。

  文景刚介绍,星火乡原来1000多户农民耕种这些土地,土地规模经营后,使用大型机械提高了耕种效率,300多人就能种完,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不种地的农民还可以打工再挣钱。

  2014年,桦川粮食生产大丰收,带地入社的农民每亩收益630元,远高于当地每亩48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价。

  记者了解到,除合作社外,该农业公司还有农资、种业、农机、油脂、米业等组成部分,可以从农资采购、田间管理、粮食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向农民和入社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

  2015年,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同江市流转了四万多亩土地,原来400多户、1000多人耕种的土地,仅用60多个长期工和100多个临时工就耕种了。

  该公司同江种植部经理杨长轩告诉记者,公司统一采购农资,又在同江整合了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效率大大提高,“专业的农机手,专门的采购队,专家型的农民来管理,就是让农业生产也像工业一样越来越精细化”。

  据中国农业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达318万户,家庭农场87.7万家,专业合作社128.9万家,龙头企业1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个

  财政部、农业部近期发布消息,将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支持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