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跃
正在全国院线公映的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意外成了影市黑马。除去一片叫好声外,5000万票房也改写了近年来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最好成绩。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度,该片对几乎所有宗教提出的质疑和调侃的力度前所未有,这样的影片能够在印度过审,的确有点出乎人的意料。这可能也反映了印度政府对于宝莱坞电影工业的支持,毕竟,电影更多的功能是一种娱乐。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有着很高编剧技巧的商业类型片,影片中既有每部印度电影中都有的印度元素,也有现在向好莱坞电影借鉴和模仿的商业元素,而对于宗教的调侃和思辨,则最大体现了宝莱坞电影的反省精神,这可能是印度电影现在寻找突破,走向世界市场的一种尝试。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因为男方来自巴基斯坦而遭到女方父亲的反对,这是一个超越了印度以往电影惯常的男女主人公出身阶层不同的套路,让影片带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噱头,因为在外星人“PK”的帮助下,男女主人公终究在影片结尾消除误会,走到了一起。但这样的套路依然很有必要,它让人一下就认出了印度电影的特点,在良辰美景下,男女主人公载歌载舞,沐浴在爱河中。
显然,影片是以一种“无神论”的观点来解读现实中宗教的功能,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外星人“PK”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搞懂了地球人的两个“神”,一个是创造人类的“造物主”,这个神连人类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而一个神则是被别有用心的所谓“使者”们所控制和利用,他们利用普通人对于神的“敬畏之心”来达到攫取利益的目的,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假神”。
影片中用大量的细节对于这些“假神”们的本来面目进行了揭露,其最终目的无非是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层面的曝光,影片最终的结论是,从来都没有救世主和神,与其天天求神拜佛,还不如给信徒们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得更为有用。在这些神棍们说得天花乱坠的“神语”背后,都隐藏了一颗利己的心。
我必须说,影片展示出的这些朴素的真理背后有着对于现实的清醒认识和理性的抉择,但站在哲学和艺术的领域来看,在对于宗教的解读上,《我的个神啊》是要远远逊色于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因很简单,《我的个神啊》是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宗教,它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真神,一切都要靠自己。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流露出来的主题是:人的这一生足够苦,有时候,相信上帝的存在(影片是一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会让人好受一点。比起《我的个神啊》,后者多了对于信徒们的怜悯之心,在境界上高了一层。
关于宗教的终极意义,是另一层面的话题,这不是一部电影所能涵盖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宗教的价值在于自我约束和精神层面接近完美。《我的个神啊》巧妙地避开了这些点,而将矛头对准了那些沽名钓誉的“假神”身上,这也是影片最终能够得以上映的原因吧。
近几年,有关印度的电影不少,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响很大,前者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的作品《Q&A》改编;后者根据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同名小说改编,在目前全世界正忙着拥抱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很多的目光对准了印度,这值得反思。 J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