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油罐,笔直的管道,走进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燕东油库,这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营化工厂。工作人员引导记者走向储油库区,工作人员微笑着说,“放心,我们这里安全得很。”
燕东油库有多座大型油罐,如今,每个储罐再也看不到传统的坚硬的手动阀门,取而代之的是轻巧崭新的自动阀门装置。在罐区围堰旁边,几部红色的报警电话和报警器十分醒目。再走进中控室,屏幕上密布着各类监测数据,储罐温度、液位、重点部位可燃气体浓度、机泵状态、气象参数……十几项动态数据清晰展示在屏幕上。经过自动化改造,这座拥有10000立方米汽油库区和5000立方米柴油库区的化工厂,可以实现每个储罐多项动态指标和油库周界入侵情况的实时监测,并且监测都与油罐的控制设备、应急设施、报警设备连锁,一旦发现监测数据异常,相关处置系统便会立即启动,必要时,还将启动远程灭火控制系统。
2012年,国家安监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北京市随后全面开展对成品油库自动化改造。三年的时间,北京市完成了属地27座油库的自动化改造,对剩余的4座油库进行了停业整顿。北京市起草了相应的标准,明确了储罐液位监测及连锁、可燃气体监测、罐区气象监测、应急报警、防周界入侵等11项内容,对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均有明确要求。此次改造工程专家组一位成员说,那段时间几乎每周都要到企业进行调研,每一项整治部署,都要有理论依据,确保可行可靠,尽管干了一辈子危化监管,但可以说,在进行这次改造过程中,没有一条工作措施是凭经验、想当然确定的。
李东洲副局长说:“改造工程起步阶段推进难度的确很大,特别是技术层面的改造创新,更需要开拓的勇气,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承担了最大的风险!”为此,北京市发挥央企引领作用,将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油库作为试点,率先启动整治工作,并选取改造力度大,效果显著的央企油库作为典型,组织各企业集中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优秀经验和有效措施,带动其他油库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经过自动化改造,油库储油罐内温度和液位监测系统对液位以及罐内温度的感应明显提高,气象监测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罐区的风向、风力、温度等气象指数。另外,储罐区、卸油区、栈桥、泵房和容易积聚油气的地沟处均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仪,对油气的监测达到全覆盖,大大提高了事故预警水平。通过监控系统显示的液位、温度、可燃气体浓度等参数,政府监管部门能够随时掌控油库储罐、泵房、栈桥、发油区等每个重点部位安全生产的准确状况,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高清视频监控、机泵运行状态监控等可视化数据和重要设备状态参数,能够实时检查企业卸油作业、发油作业、日常巡查等关键环节的动态管理情况,对企业安全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监督。
房山区一家油库负责人称,自动化改造后,企业订单有了大幅度增加,很多客户都表示,同样是选购油料,他们更愿意同安全条件好,事故隐患低的供货商合作,这样合作稳定性强,收益也有保障。通讯员吴爽 J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