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地区,路人用纸张遮阳躲避暴晒。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明起,北京将开始实施新的雷电、高温预警信号。其中,雷电新增蓝色预警信号;高温四级预警在标准上进行了统一,并提高了高温橙色及红色预警的启动“门槛”,新的预警信号将从6月1日起实施。
高温预警保持标准一致
市气象局表示,原有高温预警的四个级别中存在持续时间和高温强度两个标准不连贯的问题。如蓝色、黄色预警强调持续时间,橙色、红色预警强调高温强度,各级别之间衔接性不够。“持续高温的影响较大,因此高温预警信号应包含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两项内容。”据介绍,此次修订在四级预警中均设置持续时间和高温强度(最高气温),保持标准的一致性。
其中,高温蓝色预警在原启动标准“连续两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的基础上,设置了另一启动条件;高温黄色预警的启动条件在原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的基础上,也加入设置了另一启动条件。
而和原标准比较,高温橙色预警及高温黄色预警的门槛明显提高。
雷电预警增加蓝色信号
此外,此次也对雷电预警进行了修订,增加雷电蓝色预警信号。据了解,原有雷电预警信号包含三个等级,黄色、橙色、红色。新版本在原来预警信号的基础上,增加了蓝色预警信号,同时对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修订。雷电蓝色预警,属于“戒备级”预警,对雷电灾害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提示,既能起到灾害预防提示作用又能有效避免过度响应问题。
为了更加突出不同预警等级的灾害性天气剧烈程度,对其中的风力强度也进行了修订,并引入了短时强降水、冰雹等伴生天气。同时将预警中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时间统一规定为3小时,保持了各级别标准的一致性和对比性。
新的雷电、高温预警信号将从6月1日起实施。
□释疑
为何近期较往年偏热?
专家称受厄尔尼诺影响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5月下旬以来,京津冀三地日最高气温突破35℃。北京5月下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2℃,为近14年来同期最高。专家表示,受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发展影响,今年夏季我国北方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高,但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事件。
专家称,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持续偏高的一种现象。目前,科学家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判定依据。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分为5个等级,持续时间越长,月累计偏高值越大,其强度就越高,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特殊天气是否会持续?
不会现长时间极端高温
专家预计,厄尔尼诺将持续发展,将达中等以上强度。预计,厄尔尼诺事件仍将持续发展,将持续至秋季,将达到中等以上强度,比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强度弱,不会出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
专家表示,近期印度高温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此外,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5月以来,我国南方暴雨频繁,北方出现高温天气。5月以来南方出现5次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多1-2倍。
受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发展影响,预计,我国夏季长江中游到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汛情较重;西南地区东部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偏重;华北大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夏旱的概率较大;夏季我国北方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高,但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