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这些涂鸦像文字
2015-05-29 04:51:11
 

  本报杭州5月28日讯

  记者 刘慧

  作为中华古文明的重要遗存之一,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对于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系统的研究,也随着遗址的不断发掘而逐步展开。由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余杭分会和良渚博物院历时4年编撰而成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近日出版。今天,来自故宫博物院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出版座谈会。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收录范围空前广泛,涉及遗址众多,全面收录了良渚文化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刻画符号,也兼顾了海内外多家博物馆馆藏品上的符号。图录收入带有刻画符号的器物554件,符号共656个,符号种类逾340种。通过整理,考古专家发现,符号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质地的器物上有着明显的区分,因此将符号按照载体的质地分为陶、石、玉器三大类。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收集的部分字符,排列有序,重复出现,符合文字的一些特点。有专家认为,从原始文字的发展阶段来看,已经处于高级阶段。

  专家发现,能够完全确认原型并定名的象形符号,如动物、植物类符号并不占多数,反而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符号数量较多,也存在部分象形与抽象符号混杂,难以区分,有许多符号已经残破,更加难以认识。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说,刻画符号对于中国文字起源的意义重大,因此,全面收集、整理良渚文化刻画符号,是一项富有学术意义的要事。专家学者们认为,《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出版,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对于促进良渚古城申遗都有着重要作用。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浙江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