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小区内环境整洁,是家长们带孩子遛弯儿的好去处。
大部分父母感叹入园难是因为小区周围没有幼儿园,而对于住在北影小区的80后妈妈厉静(化名)来说,幼儿园难进却是因为周边幼儿园太多。她的儿子刚刚一岁半,厉静已经一一考察了周边七所幼儿园,但仍然不能肯定一年半之后孩子可以顺利入园。有的不愿意接收过敏体质的孩子,有的“生活用品费”一交就是三万,有的亲子班关了开、开了关还不一定保证能入该园,有的还要面试孩子父母……种种“门槛”都让她头疼不已。
郁 闷
过敏体质 部分幼儿园不愿接收
北影小区呈现L型走向,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一墙之隔。小区路旁绿树成荫,整洁有序。地处北三环外,进城出城都方便。但对于住在这里的年轻父母来说,这些优点都不能掩盖一个缺点——没有配套幼儿园。
厉静的儿子2013年11月出生,刚刚一岁半。根据幼儿园入学规定,他得和比他晚生一年的小孩一起上幼儿园。“孩子属蛇,第二年的孩子属马,马年出生的孩子肯定比蛇年多,所以上幼儿园形势很不乐观。”厉静从很早就开始着手找幼儿园了。到现在,她已经认真考察了小区周围方圆一两公里之内的七所幼儿园。
厉静的儿子对牛奶和鸡蛋蛋白过敏,所以幼儿园的餐食成了厉静考察的首要方面。“首先是这个幼儿园接受不接受这样的孩子,其次是接受的话会如何对待。”经过多方询问,蓟门里幼儿园等明确表示不接收体质过敏的孩子,有的幼儿园虽然可以接收,但是建议孩子加餐时吃自己带的奶粉,“话里话外的意思也是不要送到他们那儿比较好。”厉静很惆怅。
上了亲子班 也未必能进心仪园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牡丹园分园是厉静比较心仪的一所幼儿园。但她考察的结果是,这所幼儿园很难进去,它的主要生源是北师大教师子弟,此外每年都会从亲子班里招收30个左右的孩子,而除去这两部分之后剩余的名额,“园方明确表示,能找多大关系就找多大关系。”厉静深知自己找不到关系,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亲子班上。但亲子班每年招生一二百人,最后仅有30人能进入幼儿园就读。尽管不确定性非常大,亲子班的课程却是从一岁半就开始了,每周日下午上半天课,一个学期的学费四千元。而有幸正式入园的话,每月学费是4600元。
纠 结
“生活用品费”一交就三万
明天第一幼儿园和明天第三幼儿园都在北影小区附近,走路就能到的距离还比较合适。但相比之下,厉静觉得明天一幼的设施是“豪华版”,而三幼如同“迷你版”,所以不打算考虑三幼。按照正常招生情况的话,厉静的儿子是可以进入明天第一幼儿园的。这个幼儿园在塔院小区,所以首先要招收本小区的孩子,排在第二位的是本小区外、有海淀区户口的孩子,然后才会考虑北京市其他城区户口的孩子。“据说一般到了海淀区户口那一关就会招满。”虽然从正常情况看,厉静的儿子能进入这所幼儿园,但她仍然比较担心,因为塔院小区的孩子也不少。
让厉静不满意的一点是收费。虽然入园后的学费是每月1200元,但据周围在这所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家长反馈说,几乎每个月都会以不同的名目再收取一些费用,比如校服费、手工材料费等,合下来每个月也两千多。厉静觉得,“太让人心里没底,不知道下个月又要交什么钱,不如直接把学费涨上去,或者一次性收了也行。”
由于类似的原因,走路十分钟就能到而且伙食好的测绘局幼儿园也让厉静感到犹豫。“这个幼儿园能对外招生,而且每个学期的学费好像只有750元。”但厉静听说,入园时要一次性收取3万元的“生活用品费”,并且中途转园不退。她认为,这就是变相的收取赞助费,“去年入园时这笔费用的名字还是‘军民共建费’。”厉静纠结的是她可能会在这三年中搬家,“这三万元中很大一部分就打了水漂,如果是按年交的话我能接受。”此外,她还听到一个传闻,说这所位于部队里的幼儿园明年不对外招生,只招收部队院里的孩子。由于这个原因,另一所红黄蓝防化幼儿园也让厉静觉得可望而不可即。
尬 尴
面试对象竟是孩子父母
没有选项会焦虑,选项太多更纠结。“主要是没有托底的幼儿园,心里实在没底。”厉静经常和同住北影小区的其他五个孩子妈妈一起研讨,他们的孩子年纪和出生月份相仿,所有人都已经把周围的幼儿园考察了一遍,心仪的也不是没有,要么太远,要么太贵。
“公立园根本就不缺生源,所以会特别挑剔。”厉静听说,附近有家幼儿园在入学时居然要面试,面试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入园的时候让家长填写问卷,其实就是要考察家长是不是‘事儿’、是不是‘矫情’。”她就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摔跟头磨了裤子,孩子奶奶拿着裤子到幼儿园闹,非要让幼儿园给赔条裤子。
有时想狠狠心搬到西城
公立幼儿园挑孩子,私立幼儿园被孩子挑。北影小区周围也有私立幼儿园,但厉静和其他妈妈都觉得不太正规。
“要是北影小区里自己就有幼儿园,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厉静每每提起自己的幼儿园考察经历,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也是北影小区其他年轻父母共同的心声。“从自己怀孕生孩子开始,才算明白‘挑地方’的意思了。”厉静说,有时她甚至想一狠心搬到西城算了,不光幼儿园的问题能解决,连上小学、中学的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厉静一个。曾经也住在北影小区的张先生一家四年前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和妻子在女儿上幼儿园之前认真研究一番后决定搬家,如今,他的女儿已经是海淀区另一个传统优质学区的小学生,代价是更小的房子、更多的房贷和更远的上班距离。
本版撰文并摄影 北京晨报记者 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