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锦花红的五月初夏时节,著名青年作家范超隆重推出长篇新作《常谈——曲江池畔与贾平凹先生走路记》。
范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当代杰出的青年诗人、散文家、地域文史专家、文化产业践行者。2007年至今,先后出版《范超散文》、《曲江记》、《故乡空远》等专著17本,主编或参编《诗韵长安》等专著近50本,作品入编《年度中国最佳散文选》、《中学语文课外读本》等百余种选本,相继获全国孙犁散文奖、全国鲁藜诗歌奖、全国十月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陕西柳青文学奖等30余项。其中,散文集《土天堂》获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入围全国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他还是陕西省青联委员、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首批青年文艺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是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命名的贾平凹先生首位文学弟子。
《常谈》作者范超所供职的西安曲江新区,曾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更是唐都长安最具魅力、风雅之所在,是文学、绘画、建筑、宗教等荟萃的“盛唐气象”典型代表,一千多年间,文人雅士在此曲江流饮、雁塔题名、杏园探花,留下了无数珠玑佳咏,于今更是文化部命名的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文人雅士游客纷至沓来,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即坐落其中。
范超讲述了创作这本书的缘起和经过,他说:“贾先生这两三年每天晚上9点以后,雷打不动的,在我们西安曲江池这一块散步,我现在也在这儿工作,晚上有时候也会跟着他走一走,走了几天后,我就觉得,他毕竟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巨匠,所以我就有心每天都记录一些东西。先记下关键词,回头再慢慢整理扩充,慢慢形成这么一个东西,很轻松很随意。贾先生也是一个很贯通很智慧的人,对社会现象、文学文化他都有独到的看法,很有意思。把它记下来,对地域文化、文学史,对以后研究贾平凹也都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当书稿去年年底写成后,准备交付出版社前,刚好贾平凹先生长篇小说《老生》出版,我就起个啥样的书名去征求贾先生意见,他说内容就是边走边谈,就叫《常谈》吧,于是给亲笔题写了书名。老生常谈,正可谓无巧不成书,一段珠联璧合的文坛佳话”。
诚如斯言,《常谈》全书30万字,是范超在贾平凹先生《老生》出版前后随其游学曲江池畔的点滴记录,又是首次将先生作为主人公,采用当今稀见的语态笔法,倾情创作的一本长篇新语态话本小说,可谓真幻虚实、文曲风流、风神齐美、引人入胜,诚如书封所言“从李白杜甫到贾平凹穿越曲江池千年文脉的巨匠兴会”、“当代中国大师级作家与国家级文化圣地的奇妙雅集”、“引领您一步迈入当今文坛鬼才的内心世界和文学秘境”。
各界知名人士从诸多方面对该书的出版价值及社会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书选材新颖、视角新锐、文笔精彩、写法轻松、轻松诙谐,又充满着智慧,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其章节设置也很出新,全书五十九篇,均以“走”命名,即从第一走到第五十九走,很有动感,配以十余幅曲江池美景,虽说是几十万字的洋洋大观之作,读来却一点儿也不沉闷,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材料处理上以细节、故事和对话取胜,以贾平凹为主人公,写生活琐事、文坛杂事、地域风貌,还原了生活的真实情境,是一本视角独特的“非虚构长篇小说”,人物形象饱满,活灵活现,生动的彰显了“细节决定成功,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的人生百味。
另外,作者有心、有信、有序、有续,作为贾平凹的入室弟子,他得以近观贾平凹的生活点滴、所思所想,细节处常见主人公神采,更有不为外人知的往事、私事。作为陕西文坛掌门人,围绕贾平凹求名、求事、求字者络绎不绝。范超以弟子身份经常出入贾府,各色人等走马灯般从其眼前经过,因此有机会见识文坛众生,曾经当过十年记者的他,以客观的叙事、传神的笔触、细致的刻画描写了一众贾府门客,反映了当今文坛的真实生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常谈》是当今文坛不多见的一本“奇书”。
读家:程中原
●小说:
《常谈》
作者:范超
定价:45元
出版: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