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从濒临消失到流行校园——千年黎锦绣法的传承嬗变
2015-05-23 11:09:59
 

  新华网海口5月23日电(记者 伍鲲鹏)“这里到底应该怎么绣?不知道,还是问问老师吧。”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一间教室里,几十位年轻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拿起手中的白布,在一位穿着民族服饰的老师指导下,绣出一个个简单但不失美感的图案。

  这些学生们手中绣的是近年来逐渐走出国门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中的一门技艺。这门被称为黎族双面绣的黎锦绣法,在这个群山环绕下的县城,已传承数千年。

  符秀英是当地知名的黎锦技艺传承人,她所擅长的正是这门绣法。每逢周二和周三的下午,她都会从家里坐着小三轮赶到这所学校,为孩子们上一堂织绣课,讲解黎锦双面绣的各种技法。

  作为黎锦最具特色的绣法,黎族双面绣是在织好的布料上,按照构思的花纹图案进行穿刺,针法采用直针法和扭针法,两种不同的针法灵活运作,运针始终垂直。在一次次的针上针下过程中,排针密稀对称有度,线头和线尾不留丝毫痕迹,最终完成形态各异的美丽图纹。

  “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很多人都报名想来学习。”指导着学生绣工的符秀英说,从2013年开始授课教学生黎锦双面绣,至今已经培训了100多名学生,而最新一期的培训班人数更是达到了80多人。

  但是,这门在当地校园愈发流行的传统技艺,多年前曾一度陷入无人问津、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最严重之时,仅有数人掌握这门传统绣法,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老人。

  “其实就连我自己都算半路出家的,下岗后在姑妈的催促下才开始学习。”符秀英说,因为是被家中长辈硬逼,当时的学习兴致并不高,但最后一件小事却改变了她的看法。

  2006年,她和姊妹一起到北京旅游散心,当时她在姑妈指导下进行的双面绣作品正在收尾,她习惯走到哪里绣到哪里。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两个美国在华留学生看到了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以1800元的价格买下了她的作品。看到两个外国人看着作品眉飞色舞的表情,符秀英真切感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

  为了传承黎族双面绣,符秀英努力成为了黎锦双面绣的省级传承人。之后她主动承担了每周繁重的课程和传习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拾手艺。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努力的重点。从2011年开始,当地政府走访民间艺人829位,并在县内各学校开设了多个黎锦技艺教学基地。目前,已有黎锦原料种植基地115亩,有县级传习馆1个,陈列馆1个,传习所2个,能举办100人的传习活动。

  “我已经学了一个学期了,这次我打算绣一个青蛙送给自己。”八年级的黎族女学生符仪凡说,“这么多同学聚在一起学习的感觉真好,绣出来的东西拿给爸爸妈妈看也很有成就感。”

  一个小时的授课时间很快过去,但这门传承千年的技艺,将随着针起针落,在锦绣之间静静流淌下去。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