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赵方正 朱华)5月20日,在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一只野外自然繁殖的小朱鹮破壳而出。记者从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总站获悉,这是继我国北方地区朱鹮野外自然繁殖成功后,江南地区的首例成功案例,是我国朱鹮种群扩大的一个重大突破。
据了解,2008年4月,浙江大学和德清县联合在下渚湖实施“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在下渚湖“安家落户”,随后通过人工繁育,朱鹮顺利繁育后代。至去年年底,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146只。去年11月12日,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实施了朱鹮野外放飞计划,33只朱鹮回归自然,历时6年的“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迈出重要一步。
基地工作人员经过数月跟踪观察,发现这批朱鹮经受住了野外环境的考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朱鹮对野外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要在野外繁殖孵化则更难。朱鹮一年产卵一次,只有2至3枚,成功孵化的往往只有一枚。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朱鹮在配对、交尾、筑巢、产卵、孵化每一个环节都极易出现问题。德清去年放飞33只朱鹮,只有3对筑巢繁殖,到现在为止,只发现这一只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