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5月21日电(记者桂娟)河南辉县夏峰村一工地,近日挖出3块残碑,上有“清故大儒孙征君夫子神道”等字样。专家研究后认为,这是与黄宗羲齐名的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的神道碑。
据史料记载,孙奇逢是清初儒家北学宗主,原籍河北容城北城村,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孙奇逢一生笔耕不辍,著作卷帙浩繁,学术界评价其“上继往圣、下开来学”“振三百年儒者之绪,而为当朝理学之大宗”。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说,孙奇逢“始于豪杰,终以圣贤”,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他晚年在夏峰村讲学20余年,教授生徒数以千计,康熙年间相传“征君门生半朝廷”,夏峰村一时成为中国北方学术交流中心,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儒家思想才不因清朝入主中原而中断。
夏峰村兼山堂文物保护理事会负责人孙敬洲介绍说,孙奇逢墓就在新发现的神道碑出土地点南200米处。据《孙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十四年孙奇逢去世后,安葬于夏峰东原,其门人弟子手植柏树300余株。解放初期,墓地仍柏林蔚然,有名人碑刻上百通。20世纪50年代后,征君墓地柏树被砍伐一空,墓冢被推平,名人碑刻被砸毁填入北边小河中,此碑即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孙奇逢故居文物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亟待修复。虽然早在10年前孙奇逢讲学处--兼山堂和征君墓就被认定为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原故居三进院落仅存后院,除兼山堂由孙氏族人集资重建外,其余建筑均年久失修,东厢房损坏严重,西厢房仅存基址,南厢房屋顶、山墙部分塌陷,已成为危房。孙奇逢墓地上方一半为村企业荒废仓库占压,一半为乱石荒草覆盖,情景极为凄凉。
今年恰逢孙奇逢诞辰430周年,在日前举办的纪念会上专家呼吁,孙奇逢关注国家与民族命运,一生致力于儒学道统传承和社会伦理秩序重建,不仅当时在学术界具有崇高地位,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应重修孙奇逢故居,保护现有文物,积极推动以孙奇逢为代表的夏峰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