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大事小事皆用心
2015-05-18 08:20:58
 

  本报记者 黄 瑶

  45岁的邓丽是毕节市纳雍县人,2011年,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邓丽和丈夫李健来到了六盘水。

  “一开始在矿上打工,因为我小时候手摔断过,没有彻底的治疗,所以落下了残疾,提不了重的东西。而且背上也经常磨破皮,所以只能干两天,休三天,挣不了几个钱。”

  后来,邓丽又买了一辆小推车,在水钢公司周围卖炸土豆,“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意好的时候能有100多元,不好的时候一毛钱也没有。”

  “不然我们开间修鞋铺吧,反正你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也学过。”丈夫李健提议。

  2104年4月,邓丽东拼西凑攒够了10万元,在钟山区安乐巷附近开了现在这间40多平方米的小店,帮人做鞋、修鞋。开张不久,王春江就带着钟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水钢分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邓丽。

  一进门,局长王春江便开始给邓丽介绍创办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除了获得5万元的扶持资金,钟山区的诚信商户还能享受农信社的无抵押贷款,你就没想着扩大规模?”

  邓丽文化程度不高,也有些胆小,所以一开始对王春江的话并未放在心上。

  接下来的日子,只要有空,水钢分局的工作人员们便会到邓丽的小店里去看看。

  “他们经常是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水也顾不上喝一口。还在社区里帮我做宣传,让大家来照顾我的生意。”邓丽说。

  现在,邓丽只要遇上什么自己没办法解决的事,第一时间便会想到给王春江打电话。“等明年,生意再稳定一些,我也想扩大规模,到时候还能申请贷款吗?”

  “当然可以,到时候再注册一个商标,不然水钢满大街都是‘邓丽皮鞋店’,那就麻烦了。”王春江打趣道。

  为了帮助像邓丽困难的小微企业主,水钢分局建立了专门的台帐,详细的纪录了辖区内每家小微企业的规模、类型、经营状况、存在的困难等,并进行定期走访以更新信息。

  “现在分局只有4个工作人员,但辖区内有70家小微企业,为了不产生疏漏,我们采取‘包产到户’的方式,每人负责十几家。同时,我们还请了律师,给需要的商户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只要是我们提出的便民服务,我们都会努力去实现。”水钢分局的承诺掷地有声。


编辑:小微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