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一个流亡贵族的教子书
2015-05-18 08:20:57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南朝梁元帝期间的“江陵焚书”无疑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的又一场文化浩劫。当西魏军攻陷江陵,以才华卓著、酷爱老庄、著述甚丰而闻名的元帝,下令将官府十四万卷藏书全部烧掉,叹道:“读书万卷,犹有今日!”便死于非命。然而,这只是悲剧的开始:由于江陵陷落,梁朝百官和士民十余万人被降为奴隶,在严冬长途步行,被强行带到西魏首都长安,途中老人、幼童、羸弱死者不计其数。时任朝廷散骑侍郎的颜之推,也沦为俘虏,在这支庞大流亡队伍中,历经劫难,一路走到长安而生存了下来。

  多年以后,颜之推对此这样描述:“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怜婴孺之何辜,矜老疾之无状。”充满了对百姓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文化断绝的强烈绝望感。晚年颜之推回顾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写下了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一书,目的是要“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这是一位父亲对子孙后代的苦心叮咛。遭遇亡国之颜之推是一个文化上的理想主义者,他以为,让一个家族延续勃兴的关键仍是文化的传承,而从官位、军功、财富及时向文化转变的家庭,则是抓住了社会发展主流。颜之推自言其祖先“世以儒雅为业”,要求子孙勤勉求学、读书立身。他看到侯景之乱后,不少被挟持到北土的江南贵族子弟,由于没有教养而沉沦于“耕田养马”的悲惨命运,告诫子孙务必牢记“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的道理。颜之推对读书的推崇,颇有一种“读书至上论”意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又说:“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将读书作为一种修业谋食的技艺。颜之推还提出,读书做学问,要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心,主张学贵能行、学以致用。

  颜之推尽管一生经历坎坷,却得以享尽天年,官至北齐黄门侍郎。他总结了自己数十年患难经验和处世智慧,谨守儒家敦厚之道,处世以中庸为本。在《教子篇》中,他告诫子孙:“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表现出对操行气节的坚守。在现实生活中,他提出要“少欲知足”,做官只可做到中品,“前望五十人,后望五十人”,这样才保险;积财也要有个限度。要懂得谦虚冲损、可以免害的道理。基于这种认识,颜之推的为人处世之道表现为适度的中庸。他提醒人们,凡事把握一个合理的度,留有余地,不可走极端。

  有道是:“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颜氏后裔中,训诂学家颜师古、书法大家颜真卿、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都以其不同凡响的才学与操守,印证了《颜氏家训》的垂训之功。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有媒体问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兰修女,为了这个世界的和平我们能做什么?修女说:“回家,爱你的家人!”古今中外,仁人智者心气相通。在践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做好自己的本位,反求诸己。这也许就是《颜氏家训》得以流传至今的缘由吧!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海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